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3课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 ‎ ‎2.弄清作者观赏的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课前积累】‎ ‎1. ,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2.知识链接——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课上突破】‎ ‎ 一、预习反馈 ‎1.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 ‎ 扑朔_____迷离 颠簸_____ 深湛_____ 恬_____静 ‎ ‎ 涟_____漪_____ 眸_____子 魅_____力 苍穹_____ ‎ ‎ 伫_____立 哈_____达 篝_____火 逶_____迤_____‎ ‎ 安谧_____ 肃穆_____ 牦_____牛 轮廓_____ ‎ ‎ 浩瀚_____ 潸_____然泪下 地壳_____ 沧_____桑 ‎ ‎ 娓娓_____ 繁衍_____ 气氛_____ 湖畔_____ ‎ ‎ 虚无缥_____缈_____ 脍_____炙_____人口 ‎2.本文作者:____________,女,______代________(评价)。 ‎ ‎3.解词填空 ‎ ①涟漪:___________的波纹。 ②逶迤:文中形容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潸然: 的样子。 ④肃穆: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 ‎4.解词连线 ‎ 油然而生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 脍炙人口 形容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 扑朔迷离 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虚无缥缈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 毅然决然 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颂。 ‎ ‎ 世外桃源 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 得天独厚 形容说话委婉生动,使人爱听。‎ ‎ 娓娓动听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二、文题解读 ‎1.标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在“湖”的前面加上修饰性的词语“梦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就如同_________________,使人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2.题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本解读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 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青海湖到了,……‎ 到达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结束 ‎2.分析文章观察景物的方法。‎ ‎ ‎ ‎ ‎ ‎ ‎ ‎3.讨论文章的线索。‎ ‎ ‎ ‎【课后提高】‎ ‎1.在文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叠词。(“ABB式”,如“红彤彤”“绿汪汪”的形式。)‎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①___________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②___________的 ‎ 油菜花……‎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 ‎ 白种人的小姑娘那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的眸子。‎ 2. ‎ 初中语文导学案——第18页 ‎ 2. 判断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1)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 ‎ ‎ (2)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 ‎ ‎ 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 ‎ 蓝晶晶的眸子。‎ ‎ ‎ (3)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 ‎ ‎(4)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 ‎ ‎ 3. 从文中找出有关作者浏览顺序的语句,看看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青海湖的什么景 ‎ 象。‎ ‎ ‎ ‎ ‎ ‎ ‎ ‎ ‎ ‎4.“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 ‎ 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 ‎ ‎ ‎ ‎5.结合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以“梦幻”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现实,‎ ‎ 再到梦想未来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的现实。虚中有实,虚实结合。‎ ‎ B.课文从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氛围清新幽静和优美、神奇的鸟岛以及丰富的 ‎ 鱼类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 C.课文在描写中大量运用了叠词,将景物的色彩、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D.课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语出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青出于蓝而胜于 ‎ 蓝”语出孟子的《劝学》一文,意思是青是从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蓝更深更蓝。‎ ‎【课后反思】‎ ‎ ‎ ‎ ‎ ‎ ‎ ‎ ‎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第1课时 ‎【课后提高】‎ ‎1. ①绿茵茵 ②黄灿灿 ③水灵灵 ④蓝晶晶 ‎2.(1)比喻。用一幅巨大的画卷来比喻青海湖的美,先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也 ‎ 体现了作者对青海湖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 (2)排比、比喻。运用排比,将青海湖的蓝的特点——纯净、深湛和温柔恬雅展示给 ‎ 读者,然后运用比喻,给读者以直观印象,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青海 ‎ 湖的蓝的纯净以及鲜活的生命力。‎ ‎ (3)反问。强调青海的自然风光,如栖息的水鸟和“冰鱼”的景色是独特的、优美的。‎ ‎ (4)夸张、比喻。形容开发青海湖旅游资源的狂热以及速度。‎ 3. 解析:整体把握全文,能从文中找到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概括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 ‎ 提取有效信息组织语言。‎ ‎ 参考答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自己所看到的青海湖的景物。‎ ‎ 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此时作者还没有到青海湖,但是已经在为青海 ‎ ‎ 湖的景象的呈现提供铺垫了。‎ ‎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 同时早晨的阳光已经能够使作者看到青海湖的全貌,着重描述了青海湖的 ‎ 颜色之美,绿、黄,还有蓝色。‎ ‎ 阳光越来越明媚,上午作者所看到的除青海湖外,还有青海湖的鸟岛和岛 ‎ ‎ 屿,以及由此展开的想象,如在这些岛屿上会看到的候鸟栖息和“冰鱼”等 ‎ 景象。‎ ‎4.解析:运用反问,要强调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当保留原始的美。‎ ‎ 参考答案:这一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青海湖自然风光的深切热爱,他希望青海湖的美能 ‎ 够被更多的人所欣赏,但是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纯自然的美,又怕 ‎ ‎ 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使得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作者会希望宁可放弃现代 ‎ 文明对于青海湖的开发,而保持它的自然风光。‎ ‎5.D 解析:D项中《劝学》为荀子所做,而不是孟子。‎ ‎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