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毛泽东(
1893
年
12
月
26
日
-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
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虽然在晚年也犯过文化大革命等一些错误,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个人物。
词
:
1
、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2
、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3
、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一
90
字
)
和长调(
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
第一课时
第一
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写作背景
1925
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
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齐读,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独
立
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
寥廓,
问
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时间、地点、 人物
见景
—
生机勃勃
色彩
壮
丽
生情
—
以天下为己任
上 阕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
,
橘子洲头
,
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看”
领字
看:统领到哪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齐读这一段描写,
思考:这七句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及近
由上自下
由静到动
远眺
近看
仰望
俯瞰
小组交流: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万
山红
遍
层林尽
染
遍:既写出了红之广,
也呈现了星火燎原
的蔓延之势。
染
:
写出了
山林的
色彩浓烈
漫
江碧透 百舸
争
流
漫: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
面。
鹰击长空
击:强调力度,透出猛劲,
表现了鹰展翅奋发
、
搏击长空的矫健
身姿。
突出轻、快,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游动的特点。
鱼翔浅底
“意象”简释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雄鹰 游鱼
意境
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感情
乐观热烈、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
写景手法
注重层次(远近高低)
注重色彩
动静结合
怅、问
——
对祖国命运的关注
“谁主沉浮”的意思是?
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
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二课时
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
领字
同学少年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
抒情回答慷慨激昂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自信人生两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追忆
—
当年革命场景
感怀
—
往昔壮志豪情
过渡
下阕
小组讨论: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 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
2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
、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种情感?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青春年少
热情奔放
才华出众
关心国家
无畏无惧
敢于斗争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情中显志
总结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艺术手法:上阙
——
景中寓情
下阙
——
情中显志
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楚辞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
《
登高
》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曹雪芹
《
红楼梦
》
毛泽东写秋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
采桑子
.
重阳
》(1929.10)
天高云淡
,
望断南飞雁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屈指行程二万。
—《
清平乐
.
六盘山
》(1935.10)
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
品味思考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欣赏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欣赏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欣赏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欣赏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练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欣赏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
,
有几个苍蝇碰壁
。
嗡嗡叫
,
几声凄历
,
几声抽泣
。
蚂蚁
缘
槐夸大树
,
蚍蜉撼树谈何易
。
正西风落叶
下
长安
,
飞鸣镝
。
多少事
,
从来急
;
天地转
,
光明迫
。
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四海翻腾云水怒
,
五洲震荡风雷激
。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
欣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