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课文导读
㈠作家作品
丰子恺先生(1898—1975)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我国美育教育的先驱者。
㈡要点提示
1、字词积累
⑴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盛馔( ) 猥鄙( ) 篓子( ) 叫嚣( )
引吭( ) 冥顽( ) 愚蠢 ( ) 窥伺( )
⑵在下面空白处根据所给的拼音填上恰当的字
1.左(gù)______右盼
2.刁奸(wěi)______鄙
3.(yáo)_______头摆尾
4.(suǒ)_________碎而愉快
5.(lì)______声呵斥
6.小心(yì yì)_______
7.丝毫不(gǒu)______
8.不(shèng)_________其烦
⑶解释下列词语。
三眼一板
空空如也
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
左顾右盼
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的当儿,狗就( )(敏捷 飞快 飞奔)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②赖有这一只白鹅,( )(装饰 点缀 装扮)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③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 )(叫嚷 叫喊 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2、脉络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白鹅的来历和“我”对它的初步印象——“性格傲慢”。
第二部分(2-4段)作者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展现白鹅的“傲慢”之气。
第三部分(第5段)作者写白鹅对“我”一家人所做的贡献。
3、主题思想
课文是作者对重庆郊外居住时收养的一只白鹅的回忆。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白鹅与众不同“傲慢性格”做了生动的描绘;二是叙述了白鹅对“我”一家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4、写作特点
(1)、在对比中突出白鹅的特点。
第一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实白鹅的高头正是其性格“高傲”的象征。较之于刁奸猥鄙的狼、狐、狗,以及冥玩愚蠢的猪、龟,鹅的“高傲”自然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
第二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与鸭对比,突出白鹅叫声的“严肃庄重”;与狗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
第三段中,作者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与鸭比较,突出白鹅的从容不迫。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非但不让,甚至还会伸出颈来咬你一口,简直是傲慢到狂妄的程度。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显明的个性。
(2)、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课文文字浅显,语言朴实。作者笔下的白鹅,虽有些可爱,但很可爱。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5、重点探究
(1)、作者及家人为什么喜爱白鹅?
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
二是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对文章结尾两句话的理解。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住在郊外荒村简陋的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到一种“岑寂”的苦闷。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慰我岑寂”的朋友怀着一种感激和留恋之情。
(3)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趣。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②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③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的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在白鹅的特点中,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展现这一特点的?请举例说明。
2.作者在写白鹅的叫声时,将之与________比较,突出它的叫声“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比较,突出叫声“____________”。写它的步态,与______________比较,突出白鹅的_____________。
3.“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5.请试着结合语句说说作者对白鹅的态度。
三、中考链接
1.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吞噬 侍立嗜好有的放矢
B、骸骨 核实刻薄骇人听闻
C、蓦然 冷漠阡陌拐弯抹角
D、旗帜 炽热停滞不容置疑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字写在括号内。(2分)
A、 秩序井然庞然大物振耳欲聋 不言而喻
B、一泄千里扣人心弦骄奢淫逸 刻骨铭心
C、贯穿始终月明风清锋芒毕露 因地治宜
D、心无旁骛一如即往略胜一筹 藏污纳垢
( )( )( )(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回家的花朵
(1)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细碎的阳光,金黄在春天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气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的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2)蒲公英开花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春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满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一簇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茸茸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地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睡去了。
(3)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茸茸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简陋的竹筐里,在村庄女人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4)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5)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冼净剁碎了掺杂着作为食物,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活的自然气息。
(6)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120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的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温漉漉的泥土,许多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7)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飞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燃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灵魂或许是不会流浪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的苍凉,不管脚步多么的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那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那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那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那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回以下两个问题(6分)
(1)“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这几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句有什么深层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
作用:
2.在(6)段中作者写道:“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作者对新花表达了赞美,联系全文看,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3.本文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并不起眼的蒲公英作为情感的载体?(4分)
4.从文中看,作者对一朵蒲公英有着一种不寻常的感情,你在生活有是不是也有最钟情的事物,选择你钟情的一种事物抒发你对它的感情(50字左右)(5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