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6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充沛的感情。
2.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难点】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梁启超的资料,搜集有关爱国的诗词。
课前预习 ,享受学习乐趣
字 词
积 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梁启超的
资料
关于爱国的诗句
阅读课文
时发现的
问题
【学习要点】
学习有关梁启超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对比修辞的作用。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一、诗词引读
从已学过的或课外了解到的诗词中,搜集与爱国有关的诗词,至少三个完整语句,课堂伊始展示。
一、诗词引读
教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展示与爱国有关的诗词。
二、走进新课
(课前)聆听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记住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欣赏爱国志士。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恶 ( ) 怯懦( )( ) 瘠牛 ( )
翘足而待( )鹰隼 ( )干将发硎( )( )苟且( )澌亡( )矞( )
地履其黄( )附识( )
2.解释下列词语:
(1)苟且:
(2)澌亡:
(3)翘足而待
(4)矞矞皇皇:
(5)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3.填空:
《少年中国说》作者 ,选自 。
4.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要求:看投影,阅读后加以整理
梁启超:
二、导入新课
四、整体感知
5.听课文朗读录音,领会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感。
听读:听准字音,把握语气和节奏。
自读:放开声音,结合作者的语气和语调来读。
个性朗读:有自信的同学有感情地读。
读后思考:(1)我从“
”句 ,读出了作者“ ”之情。
(2)你对本文最深刻的印象是哪一点?
6.疏通词句,掌握各部分内容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2)根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
第二段 (这一段中,朗读时对老年人的部分应该读出 语气,对少年的部分应读出 语气。
第三段
五、合作探究
7.第一段中“是何言”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8.文章以“老大帝国”开篇,有什么作用?
9.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怎样的?
六、本节小结
七、作业布置
背诵《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好行乐”部分。
同学们,欣赏了这首激情澎湃的歌曲,我们从“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中,感悟到了歌词中浓烈的爱国情感。我们联想到了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你能说出几个吗?(生思考回答)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两幅图片:岳飞和梁启超。引出梁启超的精忠报国之心,引入课题。
三、预习检测
课件出示:
1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上完成后订正。
2题、3题抢答。
4
、学生自由答: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出对作者梁启超的了解 。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
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饮冰室合集》。
学生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加以明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四、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问题:
5.听课文朗读录音,领会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感。
读文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学生听读、朗读后,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讨论无疑问后,共同思考问题(2),教师提示,指导解答。
其中第二段语气部分,学生指出对老年人与少年采取的不同态度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这种语气再读课文。
6题由学生再读课文完成。
五、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结组讨论,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
7题小组代表回答,其他组同学做好笔记整理。8题采用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有多有准确。9题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六、本节小结
指名学生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1.下边加粗字注音不全部正确的是( )
A.怯懦(qiè)冤业(yuān)B.附识(shí)鳞爪(zhuǎ)
C.瘠梁(jí)潴(zhū) D.老朽(xiǔ)珊瑚(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苟且偷生 潜龙滕渊 B.乳虎笑谷 鹰隼试翼
C.翘足而待 一泄汪洋 D.风尘吸张 常思既往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依照着做)B.唯怯懦也故苟且(胆怯、懦弱)
C.老年人如瘠牛(后背)D.天戴其苍(头顶着)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言 欲言国之老少( ) 果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
是何言( ) 未果,寻病终( )
5.填空:
《少年中国说》一文把 和作者心目中的 加以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
订正巩固练习题;
熟练背诵“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好行乐”部分。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做简单分析。
2.文中以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作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3.如何理解“红日初升”“河出伏流”的象征意义?
4.“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句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及其依据。(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品读法)
一、检测旧知
巩固练习部分,学生解答。检查背诵。
二、合作探究
1题学生自己找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2题学生独立完成;3题由小组合作完成,个性展示,集体讨论,明确答案。4题在二次朗读后品味,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
5题在学生再读课文的基础上作答。教师指导明确。
6
6.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三、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四、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五、拓展深化
7.梁启超满蘸浓郁的爱国热情,写下也这篇《少年中国说》,你学了此文之后,有哪些启示?
8.请你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句子。
六、背诵积累
背诵“少年智则国智……与国无疆”。
七、巩固练习
题,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形成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三、课堂质疑
学生之间先互相解答,再有不准确的由教师解答。
四、总结归纳
指名学生谈收获
五、拓展深化
7.学生自由畅谈
8.即兴写作,教师巡视
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作品。
六、背诵积累
学生竞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七、巩固练习
分层设计,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练习
1.补充下列句子
(1)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 。
(2)老年人如瘠牛,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从之老少
(2)唯多忧也故灰心,唯行乐也故盛气
能力提高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唯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唯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唯留恋也故保守;唯希望也故进取。唯保守也故永旧;唯进取也故日新。唯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唯知照例;唯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唯多忧也故灰心;唯行乐也故盛气。唯灰心也故怯懦;唯盛气也故豪壮。唯怯懦也故苟且;唯豪壮也故冒险;唯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唯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唯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唯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
3.这段内容主要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5.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这两句话的妙处。“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课外拓展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梁晓声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从小盼着快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纯粹自我的感受。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享受电灯、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矣!因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值得钦佩。
6.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7. 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8. 第2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9. 文章第6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少年中国说》参考答案
1.wū qiè nuò jí qiáo sǔn jiānɡ xínɡ ɡǒu sī yù lǚ zhì
2.(1)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眼(2)灭亡(3)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时间之短(4)光明盛大的样子(5)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
3.梁启超梁启超文集
4.题略
5.(1)示例:“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对落后的封建帝国的不满,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渴盼(2)开放题,提示:可引导学生从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等方面作答
6.(2)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对比论证:老年人与少年作对比。用老年人的消极保守和少年人的积极进取来比拟老大中国与少年中国的区别。对老年人读出不屑、鄙视语气对少年读出热情赞美语气
第三段指出造成今日老大中国是老朽(掌权)者的罪过,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烈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
7.反复,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遭人嘲笑后的愤激不平情绪。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激愤之情
8.概括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9.少年智则国智……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巩固练习
1.B 2.D 3.C
4.言:动词,谈论名词,活 果:副词,果真 动词,实现
5.封建古老的中国 少年中国
第二课时
1.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把老年人与少年的性格作对比,比喻国家的强弱,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 比喻论证的句子主要有“红日初升……有作其芒”。这些比喻的喻体运用得当,如初生的红日,啸谷的乳虎,与少年相应和,表现少年中国的热情奔放;而其他的喻体,则表现出少年的豪迈气势。这些比喻的运用,很好地体现出少年中国的光明未来。
2.突出少年人有“敢破格”“造世界”的精神
3.“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前途的不可限量
4.号召和激励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情地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
5.少年人敢于破格,能改造世界,用于作为;我们少年是新来到这个世界跟它结有缘分。老年人墨守陈规、能灭世界,无所作为;而且他们跟这个世界作别的日子不远了。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6.开放题,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梁启超当时心理的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7.提示:围绕自己对少年中国与老大帝国的理解来谈。
8.略
巩固练习
1.(1)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少年人朝阳 少年人如乳虎
2.(1)想要谈论国家的老少,让我先说说人的老少(2)因为忧虑重重,所以灰心丧气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来说明国家的强弱
5.这句话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使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间的不同生动形象地表示了出来,通俗易懂。
6.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7.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8.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9.“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