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1 / 第一单元 / 雨巷 戴望舒 / 《雨巷》导学案2

《雨巷》导学案2

  • 2021-04-13
  • 4页
  • 45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雨巷》导学案 教师版 ‎ 主备人:何延滨 ‎ 一、巧设迁移:‎ 二、展示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 ‎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曾经历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 ‎(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听教师范读或录音)‎ ‎(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体会本诗情感。(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 ‎(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的图景的描写,创设了一种凄凉朦胧的意境,抒写了诗人苦闷、彷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的情感。‎ 四、内化巩固:‎ ‎1、明确以下手法:‎ ‎①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②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修辞 语言单位的数量 语言单位的关系 语言单位的文字 反复 ‎2个或2个以上 意思一样 所有字相同 排比 ‎3个或3个以上 意思并列 个别字相同 ‎2、牛刀小试:‎ ‎(1)判断下面两句话的修辞。‎ 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反复 )‎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莫泊桑《项链》) ( 排比 )‎ ‎(2)请说出诗中哪里应用了这两种手法,应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再教师点拨)‎ ‎3、迁移训练:‎ ‎(1)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一组排比句,使之更生动感人。(60字左右) ‎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参考答案]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汗水去开垦它;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诚心去改造它;如果我拥有一片绿洲,我就用我的智慧去播种它。 ‎ ‎(2)2013年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海浪铺展伟岸的胸怀,向你展示大海的博大;‎ 阳光展示温暖的笑容,向你传递万物的勃发;‎ 云朵舒展明亮的眼眸,向你倾诉天空的辽远。‎ 五、质疑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雨巷诗人”戴望舒,感受了他的苦闷和憧憬,学习了反复、排比两种手法及其好处,还了解了一个新的概念“意象”,掌握了“丁香”这个意象的含义,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 六、布置作业 ‎1、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2、掌握排比、反复两种手法。‎ ‎3、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下面习题:‎ 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参考答案]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雨巷》导学案 学生版 主备人:何延滨 ‎ 一、巧设迁移:‎ 二、展示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 ‎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曾经历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 ‎(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听教师范读或录音)‎ ‎(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体会本诗情感。(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 ‎(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 的描写,创设了一种 的意境,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 四、内化巩固:‎ ‎1、明确以下手法:‎ ‎①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②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修辞 语言单位的数量 语言单位的关系 语言单位的文字 反复 ‎2个或2个以上 意思一样 所有字相同 排比 ‎3个或3个以上 意思并列 个别字相同 ‎2、牛刀小试:‎ ‎(1)判断下面两句话的修辞。‎ 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 )‎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莫泊桑《项链》) ( )‎ ‎(2)请说出诗中哪里应用了这两种手法,应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再教师点拨)‎ ‎3、迁移训练:‎ ‎(1)请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一组排比句,使之更生动感人。(60字左右) ‎ 如果我要拥有一片绿洲,我就去开垦、改造、播种。‎ ‎(2)2013年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五、质疑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雨巷诗人”戴望舒,感受了他的苦闷和憧憬,学习了反复、排比两种手法及其好处,还了解了一个新的概念“意象”,掌握了“丁香”这个意象的含义,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 六、布置作业 ‎1、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2、掌握排比、反复两种手法。‎ ‎3、有能力的同学完成下面习题:‎ 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