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5 / 第二单元 / 6 *逍遥游 庄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ppt课件(38页)

还剩 1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逍遥游 庄子 梧州高中 张剑松 制作 《 庄子 》 简介    《 庄子 》 (也称 《 南华经 》《 南华真经 》 )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 三十三 篇,其中 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 庄子 》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 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 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 《 庄子 》 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 汪洋辟阖,仪态万千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 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 369 年,死于公元前 286 年, 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 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 纷乱的现实 。希望在精神上天 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 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 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 的绝对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 《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 ),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 庄子 · 天地 》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 胠箧 》 )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 》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 《 天下 》 ),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 逍遥游 》 。 题解 《 逍遥游 》 是 《 庄子 》 中的第一篇。 《 逍遥游 》 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马叙伦 《 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 》 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 课文节选部分是 《 逍遥游 》 的主体,文章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 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北 冥 míng 鲲 鹏 kūn 抟 tuán 迁 徙 xǐ 坳 堂 à o 草 芥 jiè 夭 阏 è 决 起 xu è 蜩 蝉 tiáo 舂 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 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n 泠 然 líng 万 仞 rèn 蓬 蒿 hāo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 丈夫未可轻年少。 渔家傲 李 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释下列句中的 蓝色 字: 《 齐谐 》 者, 志 怪者也: 记载 是 鸟也,海运则将 徙 于南冥: 这; 迁移,迁往 而后乃今 培 风: 乘着,趁着 我 决 起而飞, 枪 榆枋而止: 快速的样子;触,碰 归纳第一段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万物都有所待;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都没有绝对自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首段段意: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归纳第二段段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 —— 众人 鹏鸟 —— 斥鴳 段意归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 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翻译下列语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之二虫又何如? 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彼且奚适也? 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翻译下列语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翻译下面文段: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需要凭借什么呢? 翻译下面文段: 归纳第三段段意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 能够 “效、比、合、征”的四种人 ,有才智修养,当都 被世俗所累 ; 宋荣子 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 犹有未树 ”; 列子 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 犹有所待者 ”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第一段: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不自由) 第二段: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亦不自由) 第三段: 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 无所待 (无己、无功、无名 —— 追求绝对的自由 —— 逍遥的境界)。 初步感知课文思路: 借用寓言说理: 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 修辞手法。 艺术特点: 知识归纳 通假字 通“ 溟 ” 通“ 智 ” 通“ 能 ” 北 冥 有鱼 徙于南 冥 小 知 不及大知 知 效一官 而 征一国者 此小大之 辩 也 辩 乎荣辱之境 通“ 辨 ” 御六气之 辩 通“ 变 ” 三餐而 反 旬 有 五日而 反 通“ 返 ” 通“ 又 ” 水 击三千里 而后乃今将图 南 奚以之九万里而 南 为 宿 舂粮( 三月 聚粮) 抟扶摇而 上 者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我腾跃而 上 者,不过数仞而 下 而 征 一国者 彼于 致 福者,未数数然也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南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置杯焉则 胶 名作动,粘 绝云气,负青天, 然后 图南 三餐而反,腹犹 果然 圣人 无功 蟪蛄不知 春秋 众人 匹之 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这样之后 充实的样子 无所作为 一年 一般人 古今异义 海动 凝固结构 其远而 无所 至极邪 而后乃今 培风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 为 众人匹之, 不亦 悲 乎 若夫 乘天地之正 没有 …… 的 然后才开始 …… 哪里用得着 …… 呢? 不是 …… 吗? 至于 …… 其 其 名为鲲 则 其 负大舟也无力 天之苍苍, 其 正色邪? 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 揣测语气 代词,它的 代词,它 副词 为 北冥有鱼,其名 为 鲲 化而 为 鸟,其名为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语气助词,呢 动词,是,叫做 动词,成为 且 且 夫水之积也不厚 然后图南, 且 适南冥者 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连词,而且 斯 则风 斯 在下矣 辩乎荣辱之境, 斯 已也 代词,此 连词,况且 副词,将要 连词,就 辨别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思: 之 鲲 之 大 鹏 之 背 鹏 之 徙于南冥也 生物 之 以气息相吹 蜩与学鸠笑 之 曰 奚以 之 九万里而南为 之 二虫又何知 助词,“的” 代词,“它” 到 …… 去,动词 代词,“这” 主谓间无实义 而 化 而 为鸟 怒 而 飞 其远 而 无所至邪 水浅 而 舟大 我决起 而 飞 枪榆枋 而 止 奚以之九万里 而 南为 表顺承 表修饰 表 转折 表因果 表修饰 “就”,表承接 表承接 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南冥 者 , 天池 也 。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之二虫又 何知 而 莫之夭阏 者 彼且 奚适 也 ④去 以六日息 者也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本篇是 《 庄子 》 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 《 秋水 》 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的透视。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像庄子,他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了解宇宙规律,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更能自主地把握人生。而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逍遥游,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宇宙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渺小的感叹;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想:黑夜是如此漫长,光明是如此短暂!可苏轼就不一样,他的观点已经接近于哲学境界,所以他眼中的世界就与别人不一样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穷也。”这时候,苏轼在这短暂的瞬间,就已经领悟到了永恒。 当我们看到十几米几十米高的瀑布的时候,李白看到的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当我们看到一座山的时候,李白看到的就是“天台一万八千丈”。中国古代这些人受到庄子的影响,他们的境界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生命也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其实,天人合一说起来好像很玄,但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依照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我们就能拥有一个更高的位置,得到更宽的视野。对我们来讲,至少有一点可以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于是,当你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你的灵魂实际上是与自然合一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你注意自己的修养,努力去作一个好人的时候,你就与大地母亲合而为一了。 所谓“无己 ” , 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 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所谓“无功”, 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 外物。 所谓“无名”, 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肯定也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 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可以,我将要征收租税,等收下后,我借给你三百金,你看好不好?”   庄周听到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我昨天上你这里来,听见有在路中间呼喊的声音。我回头去看,原来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喊。我问它道:‘鲋鱼,来吧!您是干什么的?”它回答道:‘我呀,是东海的居民。(今天不幸,落到这步田地)您或许有一升半斗的水,可以救活我,使我活命吧?’我说:‘可以,我将要向南去游说吴越的君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您,可以吗?’鲋鱼听了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我没有地方生存。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你不如干脆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吧!’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