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逍 遥 游
庄子
庄子
(约前
369~
前
286
)
,名
,
时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
在政治上,他主张
无为而治
。
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
“逍遥”之境
。
周
战国
宋国
道家学派
“老庄
”
清静无为
思想家
《
庄子
》
《
庄子
》
一书,今存
篇,分为
,是庄子所作,
和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文笔
,想象
,气势
。
《
庄子
》
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
,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
《
庄子
》
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
:"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
《
汉文学史纲要
》
)郭沫若说:
"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
(
《
庄子与鲁迅
》
)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
"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
33
内篇
7
波澜壮阔
杂篇
11
外篇
15
奇特丰富
汪洋恣肆
背 景 介 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
“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
(
《
庄子
·
天地
》
)。一方面腐败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
“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
逍遥游
》
。
《
逍遥游
》
是
《
庄子
》
中的代表作品,列于
《
内篇
》
之首,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开宗不了逍遥字,
枉读南华三十篇。
“
逍遥
”
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
“
逍遥游
”
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预习检测
:
北
冥
( )
鲲
鹏( )
抟
( )
迁
徙
( )
坳
堂( )
草
芥
( )
夭
阏
( )
míng
kūn
tuán
xǐ
āo
jiè
è
蜩
蝉( )
舂
粮( )
蟪蛄
( )
大
椿
( )
斥鴳
( )
泠
然( )
万
仞
( )
蓬
蒿
( )
tiáo
chōng
huì gū
chūn
chì yàn
líng
rèn
gǎo
给下列
红色字
的注音:
疏通课文:
北冥有鱼,其
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
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
名称
叫鲲。鲲
非常
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
飞翔(的时候)
,它的翅膀就像
挂
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
——
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是
鸟也,海运
则
将
徙于
南冥,
——
南冥者,天池也。
《
齐谐
》
者,
志
怪者也。
《
谐
》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
六月息者也。”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
息相吹也。
译文:
这
只鸟,海动风起时
就
将
迁徙到
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
齐谐
》
是
记载
怪异(的书籍)。
《
齐谐
》
中的话说:“当鹏迁徙到南海时,振翅拍起的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
环旋而上
几万里的高空,
凭借
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一样的雾气
,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
用
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
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
鲲鹏
(大)
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飞行:壮观
活动范围: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六月之息
天之
苍苍
,
其正
色也?
其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若是
则已矣。
且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负
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
为
之舟,置杯焉则
胶
,水浅
而
舟大
也
。风之积也不厚,
则
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天色
深蓝是
它的
真正
颜色吗?
还是
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
是这样
罢了。
再说
如果水积聚的不深厚,那么它
负载
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小草就可以
做
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
粘(在地上
了),
是
水太浅
而
船太大的缘故。风积聚的如果不大,
那么
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故九万里,
则
风
斯
在下矣,而后乃今
培
风;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
,而后乃今将
图南
。
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那么
风
就
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
乘
风(飞翔);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
阻碍
它,然后才
打算往南方飞
。
理解:
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
决
起而飞,
枪
榆枋而止,
时则
不至,而
控
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
为?
”
适
莽苍者,三餐而
反
,腹犹
果
然;适百里者,宿
舂
(ch
ō
ng)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
二虫又
何知
?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
迅速地
从地上飞起来,
碰到
榆枋树木就停下,
有时或许
飞不上去,就
落
在地上罢了。
哪里用得着
飞到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
呢?
”
到
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三顿饭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
饱饱
的样子;到百里外去的人,需要一晚上的时间
捣米
准备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
这
两只小动物又
知道什么
呢?
理解:
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
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是自由的,因此它们嘲笑鲲鹏。
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
归纳第一段 :
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万物皆有所待
立论:鹏鸟南飞,
必待巨风
喻证:
驳论:蜩与学鸠,
无知小虫
鲲鹏变化时神奇莫测
鲲鹏奋飞时气势壮美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芥草为舟,杯水负载
比喻:行路备粮,所待不同
思考和延伸:
文中写到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这其实呢,也是在说鹏鸟认识事物的时候也是受到了限制的
;
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也是不一样。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虫的认识受到限制是一样的(二虫的认识受限制的原因是飞的不高,无法去理解鹏鸟高飞),既然这样也不用去理会二虫的无知。这
也就使得文章自然的转入了下文的“小知”和“大知”
的论述。
小
知
不及大知,小
年
不及大年。
奚以
知
其然
也?朝菌不知
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螟蛉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
匹
之,不亦悲乎!
翻译:小
聪明
比不上大智慧,短
命
的比不上长寿的。
凭什么
知道
它这样
呢?朝菌不知初一和三十,蟪蛄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面有螟蛉树,把五百年作为春天,把五百年作为秋天;上古有大椿树,把八千年作为春天,把八千年当作秋天,这是长寿的。然而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出名,一般人与他
相比
,不是很可悲吗?
理解:
这里运用“小知”与“大知”、 “大年”与“小年”的不同,进一步强调说明人在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然都有所待,人为地以小比大,这本身就是可悲的。这里实际上是承接上段蜩蝉与学鸠嘲笑鹏鸟一事展开议论的。
汤之问棘也
是
已。
穷发
之北,有
冥海
者,
天池
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
修
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
若
泰山,翼若
垂
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
绝
云气,负青天,然后图
南
,
且
适南冥也。
翻译
:汤问政于棘
这种情况
。在那
草木不生
的北方,有一个
深海
,那是
天然形成的水池
。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么
长
,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
像
泰山,双翅展开像
挂在
天边的云,鹏乘着
旋风环旋飞
上数万里的高空,
穿过
云气,背负青天,然后
向南飞翔
,
将要
到南海去。
斥鴳笑之曰:“彼且
奚
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
数仞
而
下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
也。而彼且奚
适
也?”此大小之
辩
也。
翻译
: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
哪里
去呢?
我飞腾起来,不过
十几尺
高就
落下来
,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也就是飞的
最高限度
了,而它将要飞
到
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
区别。
理解: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
归纳第二段:
大小之辩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彭祖
——
众人
鹏鸟
——
斥鴳
段意归纳: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
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
,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小
大
小
大
大
小
小大之辩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汤之问棘
小:朝菌 蟪蛄
大:冥灵 大椿
彭祖
大:鲲鹏
小:斥鴳
故夫
知效
一官,行
比
一乡,德
合
一君,
而征
一国者,其自视也,亦
若此
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
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
树
也。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
胜任
一个官位,品行能够
联合
一方百姓、道德
符合
君主心意、能力足够
取信
一国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
像斥鴳一样
(自视很高)。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沮丧,他能确定自我与外界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拼命追求什么。即使这样,他还有没
树立
的最高境界。
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
有
五日而后
反
。彼于致福者,未
数数
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
待
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
w
ū
)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列子乘风而行,
轻快美好
,十五日后
返回
。他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
拼命追求
。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有所
凭借
。如果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在无穷无尽的时空遨游,那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达到忘我的境界,修养很高的人不求功名利禄,修养高的人不追求名声。
归纳第三段:
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
对社会中人的
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
能够
“效、比、合、征”的四种人
,有才智修养,当都
被世俗所累;
宋荣子
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
犹有未树
”;
列子
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
犹有所待者”
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真正的逍遥
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
宋荣子
列子
至人
神人
圣人
真逍遥
非逍遥
衬 托
论证思路
万物皆
“
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
“
小大之辩
”
世人亦
“
有所待
”
(这些都不算
“
逍遥游
”
)
怎样才算
“
逍遥游
”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
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谓“无功”就是
去掉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
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
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
绝对
自由。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
绝对自由
。
艺术特色:
借用寓言说理:
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
修辞手法
。
《
逍遥游
》
中的成语
鹏程万里
/
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
《
庄子*逍遥游
》
。北冰洋里有条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后来变成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海风吹起的时候,鹏就飞往南极。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鼓动双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溅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他
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
你
300
两银子,好吗?”
庄周一脸愤怒的样子,说:“我昨天来,听到
呼喊的声音,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
鱼回答说:‘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你能给
一升半斗水救我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
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
以吗?’鲫鱼生气的说:‘我不能离开水,困在
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
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
找我呢!’”。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
《
庄子 列御寇
》
)
我们很多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
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人不要成为物的仆役、异化的牺牲品。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有时不妨学学庄子,超然物外,幻化为蝶,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明月清风、甘露琼浆,流连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徘徊于清澈湍急的小溪边,欣赏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品味着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时而扶摇直上,
摒弃了人间的是非荣辱,遗世独立,超脱了世俗中生死名利的纠缠,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翱翔
。这是多么地逍遥啊!
二、学习庄子远大的目光和恢宏的气度。
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承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不能如药家鑫自私到撞人后为了逃脱责任而残忍地将人杀死;更不能像马家爵那样只因一点儿小摩擦,就残忍杀害四名同学。不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要高飞,就要
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
三、批判地继承,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庄子思想中的
虚无主义
、
绝对自由
以及
遁世避患
的全身意识等
消极因素
,我们应当
摒弃
。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
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得下苦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应该遵循学习的规律。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有的平时不学,考试时才临阵磨枪;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上课走神,回家边学边玩
……
最后导致自己成绩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础文化知识不能系统扎实地掌握,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养成,这样,我们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
翻译下列语句(1)
怒而飞,其翼若
垂
天之云。
去
以
六月
息
者也。
天之苍苍,
其
正色邪?
其
远而无所至极?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垂挂
在天边
的云彩。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天色深蓝,
是
它的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
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翻译下列语句(2)
哪里用得着
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
呢
?
这两只
小动物
又
知道什么
呢?
它
将要
到哪里
去呢?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
为
?
之二
虫
又
何
知
?
彼
且奚
适
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