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蜀 道 难
李 白
不 但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
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
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
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此曲只应天上有
请欣赏音乐:
《
蜀道难行
》
噫
吁
唏,
危
呼
高哉!
蜀道
之难,
难于
上
青天
。
蚕丛
及
鱼凫,
开国
何
茫然。
尔来
四万
八
千岁
,不与
秦塞
通
人烟。
西当
太白
有鸟道,
可以
横绝
峨嵋
巅。
地崩
山摧
壮士
死,
然后
天梯
石栈
相钩连。
上
有
六龙
回日
之高标,
下
有
冲波
逆折
之回川。
黄鹤
之飞
尚不得过,
猿猱
欲度
愁攀援。
青泥何
盘盘,
百步
九折
萦岩峦。
扪参
历井
仰胁息,
以手
抚膺
坐长叹。
问君
西游
何时还?
畏途
巉岩
不可攀。
但见
悲鸟
号古木,
雄飞
雌从
绕林间。
又闻
子规
啼夜月,
愁空山
。
蜀
道
之
难
,
难
于
上
青
天,
使人
听此
凋
朱
颜。
连峰
去天
不盈
尺,
枯松
倒挂
倚
绝壁。飞湍
瀑流
争
喧豗
,
砯崖
转石
万壑
雷。
其险
也
如此,
嗟尔
远道
之
人
胡为
乎来
哉!
剑阁
峥嵘
而
崔嵬
,一夫
当关
,万夫
莫开
。
所守
或
匪
亲,
化为
狼
与
豺
。
朝避
猛虎,
夕避
长蛇;
磨牙
吮血
,
杀人
如麻。
锦
城
虽
云
乐,
不如
早
还家
。
蜀道
之难,
难于
上
青
天,
侧身
西望
长
咨
嗟!
噫吁唏,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
栈道
1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剑门关
夫 当 关
万 夫 莫 开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
愁
攀援
使人听此
凋
朱颜
砯崖
转
石万壑雷
侧身
西
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
匪
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
……
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
……
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
……
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重要实词
危
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
塞
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
横
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
回
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
云乐
(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重要虚词
难
于
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
何
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
尚
不得过(尚且)
但
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
乎来哉(为什么)
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
唐摭言
》
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
《
蜀道难
》
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
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再验之于诗,亦可证明此说可靠:其一,诗中写蜀道,先提太白山,次说青泥岭,再说剑阁,最后说到锦城即成都,这些都是由长安入蜀的必经之地,而且被排列得如此有序,决非偶然;其二,诗中又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问君西游”“侧身西望”,如果诗人当时不在长安,就不会这么说。
开篇
:
一显主旨句
一
叹
高 : 难 行
蜀道之始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可 畏
景物凄清
——
山恶水险
以“何时还”起
二显主旨句 照应
三
叹
战祸之烈:
申戒
剑阁险要
人祸之惨
——
以“ 早还家”结
结尾
:三显主旨
三,
l
.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
.此题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和夸张的运用,也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①“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②“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像。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
《
剑阁铭
》
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诗的寓意
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欲加害于房、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此说出自唐末范摅所著
《
云溪友议
》
一书,为
《
新唐书
·
严武传
》
所采用,但不足信。按:严武镇蜀共两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自肃宗上元二年
(761)
冬至宝应元年
(762)
夏,如真有此事,则当发生在此期间,但除范说外,没有其他史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杜甫这期间的诗作中也找不到佐证。至于第二次镇蜀,已在代宗广德二年
(764)
之后,这时李白已经故去
(
房亦病卒
)
,如真有此事,也跟李白无关了。
一说:为讽刺章仇
(
Zh
ā
ng Qi
ú
,复姓
)
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
《
梦溪笔谈
》
,也缺乏根据。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739)
至天宝五载
(746)
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径。
一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
(
y
ū
n
)《
分类补注李太白集
》
的注语中,其说甚详,各句均依此作了解释。主要之点是,仿杜甫
《
北征
》
中以“君”称唐肃宗
(
如“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
)
之例,认为这首诗中“问君西游”的“君”指的是唐玄宗。这就纯属臆测了。
明人胡震亨在
《
李诗通
》
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
中 “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
(
按: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而言
)
。而严武出镇在至德
(
唐肃宗第一个年号
)
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
(
指贺知章
)
,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
《
蜀道难
》
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
?
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
?”(
文中着重号系编者所加。
)
我们认为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精确,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跟那些用“一人一时之事”来解诗的做法相比,胡的见解确实高明得多。
总结
神话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
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
: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
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
(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唐以前的
《
蜀道难
》
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
参差错落
,
长短不齐
的句式,形成极为
奔放
的语言风格;
韵脚
也不断
变化
,适合表现
自由不羁
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
三换韵脚
,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的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