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衡阳县第一中学 聂仲生 2010 、 07 、 31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阿房宫    “阿房”旧读“ ēpáng ”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 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 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 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 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 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 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 : “ 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一说)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 “阿房” 。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 “近旁”、“旁边” 。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 “阿房宫”。 阿旁宫的传说 (二说)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 阿城 。 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 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 阿房宫 。 (三说) 传说中秦王赢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 阿房 ,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了极度奢华的 阿房宫 。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旁宫。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阿房宫赋 唐 杜牧          赋 赋者,铺也。古文体。 铺采摛( chī , 舒展)文,体物写志也。 艺术表现: 注重铺陈, 讲究声韵之美, 使用华丽词藻, 着上绚丽色彩。 内容重在: 摹写事物, 抒发情感, 表达思想。 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这时的 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 23 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阿房宫赋》 请听全文( 2“40” ) 《阿房宫赋》 缦 回 màn 囷囷 焉 qūn 不 霁 jì 何虹 妃 嫔媵嫱 pínyìngqiáng 焚 椒 jiāo 兰 辘辘 lù 杳 yǎo 极 妍 yán 剽 掠 piāo 鼎 铛 chēng 逦迤 lǐy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 椽 chuán 在 庾 之 粟 粒 yǔsù 横 槛 jiàn 呕哑 ōuyā 参差 cēncī 兀 wù 啄 zhuó 注意这些字音 第一段重点词语 ( 1 )重点实词 六王 毕 :完了,结束。 北 构 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不 霁 何虹:雨后天晴 气候:宫室的内部气氛 ( 2 )特殊用法 直 走 咸阳:趋向 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几千万 落 :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四海 一 :“一” , 数词作动词 ,统一 骊山北 构而 西 折:“骊山” 名词作状语 ,从骊山。“北”、“西”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向西 廊 腰缦 回:“腰”、“缦” 名词作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像丝绸一样。 蜂 房水涡: 名词作状语 ,像蜂房,像漩涡。 未 云 何 龙 ,不霁何 虹: “云”“龙”“虹”, 名词作动词 ,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 歌台 暖响: “暖” , 温暖的感觉 , 通感的用法; “ 响”, 动词作名词 ,歌声 。 第一段翻译 【 铺叙建筑宏伟、豪华 】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 第一层,建筑耗资巨大 】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 第二层,规模宏伟 】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 【 第三层,宫内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 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 第四层,宫中人物活动 】 第二段重点词语 辇 来于秦:辇, 名词作状语 ,用辇车。 绿云扰扰 : 绿云 , 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 密 , 扰扰 , 蓬松的样子。 杳不知其所 之 :到 一 肌一容:数词 幸:(被天子)宠幸。 第二段翻译 【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侈 】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 第一层,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 (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 第二层,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 第三段重点词语 燕赵之 收藏 ,韩魏之 经营 ,齐楚之 精英 :收藏,经营, 动词作名词 ,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 形容词用作名词 ,精品。 鼎 铛 玉 石, 金 块 珠 砾:鼎、玉、金、珠,是 名词作状语 。铛、石、块、砾,是 名词作动词 。 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着 jiàn , 栏杆。 函谷举:举,被攻占。 可怜:可惜。 第三段翻译 【 指出秦灭亡的命运 】 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 第一层,揭示抢掠行径 】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 第二层,斥责秦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 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 【 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 第三层,写秦皇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毁人亡朝灭 】 第四段重点词语 鉴 :借鉴。 鉴:镜子。古人常以历史或别人的成败比喻为一面镜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为警戒,故“鉴”又引申为警戒或教训。 殷鉴不远: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以后的教训。 第四段, 讽谏唐敬宗李湛勿重蹈秦皇覆辙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 【 第一层,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 第二层,讽谏唐皇勿重演悲剧 】 归纳大意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 者勿蹈覆辙。 叙 议 谏 全文结构示意图 铺陈描写 夹叙夹议 议论 宫中建筑 (奇) 宫中美女(多) 宫中珍宝(富) 用之如泥沙 不爱人 宏伟壮丽 荒淫奢侈 剽掠浪费 自取族灭 秦亡教训,殷鉴不远   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者眼里 - 阿房宫: 秦皇自掘的坟墓 秦皇骄奢的见证 封建独裁的象征 秦朝灭亡的标志 多行不义必自毖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这是一篇 借古讽今 的赋体散文,作者 通过 浓墨重彩地 描写 阿房宫的宏伟富丽正是为了突出 表现 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耗尽了民脂民膏,激起了农民起义导致了秦王朝的必然灭亡,生动形象地 总结 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 警告 :切勿蹈秦与六国的覆辙, 表现 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 忧国忧民、匡世济俗 的情怀。 作者写这篇赋的目的是什么? 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 终至亡国,实则是 借古讽今 ,规劝唐朝的当政者, 以古为鉴 ,不能哀而 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这种情怀在他的诗中也有表现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偶然的一阵风成就了周瑜的伟业,也成就了两个美人的命运;那支深埋在沙土中的断戟,又告诉我们一种历史的感悟。 过 华 清 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口的荔枝在贵妃的皓齿之间绽放出最后一朵凄美的花,一代明君那布满皱纹的脸顿时充满满意的笑。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艳荡摇曳的秦淮夜景,在诗人的眼中变得冷寂萧瑟;娉娉袅袅的商女们的身影,让诗人看到达官贵人的声色犬马。   这就是我们的风流才子杜牧的风格。 杜牧不但是 晚唐 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 “小杜” , 以区别于 “老杜” , 又把他 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 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 “文赋” ,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 《 阿房宫赋 》 就是这样的作品。 在文中,他 清醒地审视着历史,又审视着现在。 让我们学学他,也来审视这段历史。 1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我们应坚持继承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 我从本文获得的启示: 我想对秦始皇说 --------- 佩服你   你建造了世界上最早最大最好的宫殿园林,与万里长城一样都是伟大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都是无以伦比的大手笔。古今中外,无出其右。为中国文明古国史、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为你辩护 昔日六国,岂无宫室; 后之来者,未有竟时? 我羡慕你 你的住房真大,那么多人都围着你转。 我同情你 高处不胜寒,你内心苦闷又与谁说? 我为你痛心   可以建多少安居工程,有没有听到百姓的骂声。以当时国力,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住得最大最好,安居乐业,生活质量最高国家,最幸福的百姓。你错过了一个成为一代明君的机会。 警告你   秦皇之乐,隐六国之悲。六国之废,乃有阿房之兴。阿房之兴,隐含秦之所废。   阿房不是好东西!让你为之横征暴敛,荒淫奢侈,自取灭亡,自掘坟墓。 诅咒你   阿房宫中人从哪里来?   阿房宫中物从哪里来?   报应不爽!   还有你砍伐了三千里平方的森林,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物种灭绝,水土流失,愧对子孙后代! 我“感谢”你   为建宫,你砍秃了蜀山,耗去大量木材,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使得二千多年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的资本输出,少输了不少。   你北修长城、南掘灵渠,修建阿房,累死的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人口的基数,还闹出了“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典故,“流芳”百世。    统一后,你横征暴敛,焚书坑儒,各地人民风起云涌。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正是你的这些做法炼就了无数杰出人才,如人们熟悉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讨论: 《 阿房宫赋 》 、 《 过秦论 》《 六国论 》 相比较, 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 共同特点是 : 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 各篇的独创性是 ( 论点不同)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 “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 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 “ 六国破灭 ” 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 《 阿房宫赋 》 ,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火烧阿房宫 现代幽默令人深思? ◆ 盛努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 ” 督学巡校 ◆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 ◆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课后练习   1 .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蜀山兀( wù ) 辘辘( lù )远听 鼎铛( dāng )玉石   B .囷囷( qūn )焉 尽态极妍( yán ) 架梁之椽( yuán )   C .阿( ē )房宫 剽( piāo )掠其人 金块珠砾( lì )   D .尽锱铢( zhīzhū )妃嫔媵嫱( yìngqiáng )逦迤( lǐyǐ )   2 .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一          B .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取          D .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 -------- 亡秦族矣 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 (“铛”“椽”“锱”读音错。) . C 都是夺取,获取。 3 .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焉           B .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B .夫           D .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 气候 不齐 ③ 一旦 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 收藏 ,韩魏之经营 ⑤ 独夫 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 泥沙 ⑦楚人一炬, 可怜 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 言语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③⑤⑥⑧  D .②③⑥⑦ D 介词,比。 C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 阿房宫赋 》 选自 《 樊川文集 》 ,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 .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 .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 《 赋篇 》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 《 七发 》 。司马相如的 《 上林赋 》 ,欧阳修的 《 秋声赋 》 ,苏轼的 《 赤壁赋 》 等。 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 A 6 、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杳不知其所 之 也    B .齐楚 之 精英    C .秦人视 之 ,亦不甚惜    D .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   7 、“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 收藏 ,韩魏之 经营 ,齐楚之 精英 ”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    A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 粟粒 。    B .有席卷 天下 ,包举 宇内 ,囊括 四海 之意,并吞 八荒 之心。    C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 子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徒 也。    D . 殚 其地之出, 竭 其庐之入。 . 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 B .的,助词; C .它,代土地。答案: AD A 8 、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 .哀之,后人    C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D .而复哀后人也 9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 .虽董之以严刑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 C .指唐以后的人; A 、 B 、 D 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 C 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A 、 B 、 C 均为状语后置。 D 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呜呼 !①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 !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④ 秦人不暇自哀,而 a 后人 哀之; b 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c 后人 而复哀 d 后人 也。 10 、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 之 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使负栋 之 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 而 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 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 、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③   D .②④⑥⑦ B “ 之”一是代词,一是助词;“而”一表转折,一表顺接。  B 独夫指独裁者 。 12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C (没有同情。)   13 、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 的问题。 14 、“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    B .不鉴之,即不之鉴,不以为鉴;鉴,“作为教训”的意思。    C .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骄奢淫逸。    D .句中第 c 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 自己本身 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A 背诵并默写课文 再见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