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宋词四首
学习目标
学习提示
1.知识目标:①理解四首词各不相同的表现特点,体会婉约、豪放派各异的风格。②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层层铺叙的写作方法及用典化句、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层层铺叙的写作方法用典化句、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材实例探究]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城堡。
B.雪:比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强虏:强大的敌人。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解析:“纶巾”的意思应为“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答案:C
2.对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在豪放的气势中夹杂着婉约,以便形成刚柔并举的风格。
B.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
C.把十年前周瑜娶小乔的事实集中写在赤壁之战之时,突出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D.这样写便于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
解析:其分析正如其余三项所说,而不是“在豪放的气势中夹杂着婉约”。
答案:A
3.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三句,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B.“故垒”三句,忆三国时著名的一段史实,即周瑜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C.“江山如画”二句,总写当时出现的三国英雄,如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等。
D.“羽扇纶巾”写诸葛亮。诸葛亮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和周瑜一道用火攻打败曹操,有“儒将”之风。
解析:“羽扇纶巾”不是写诸葛亮,而是写周瑜,形容周瑜的从容娴雅。“羽扇纶巾”是古时儒将普遍的装束。
答案:D 规律发现
诗句中词语意义的准确理解是理解鉴赏诗歌的基础,一定要结合语境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典故的作用一定也结合作者的意图去分析。
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
积累运用
一、学海拾贝
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促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二、新题导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即亡国之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是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见解析(3))
2.“流水落花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实际上以春光归去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见解析(3))
3.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本词以景起篇,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仇恨交织起来抒叙,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本题三问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查对本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进入角色,全面读懂本词是做好本题的重要环节。
[背景知识互动]
一、写作背景
雨霖铃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声声慢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这首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
二、作家作品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创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离别相思之情;后期多悲叹身世、寄寓亡国之痛,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风多婉约。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统治者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暮霭(ǎi) 羽扇纶巾(ɡuān)
无语凝噎(yē) 强虏(lǔ)
还酹江月(lèi) 舞榭歌台(xiè)
2.字形
暮霭 羽扇纶巾
无语凝噎 酹
舞榭
3.词义
暮霭:傍晚的云气。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强虏:强大的敌人。这里指曹操的水军。
酹:(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将息:休养、调理。
次第:情形,光景。 知识积累 解题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了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
诗人借古代英雄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辛弃疾借怀古咏史而言现实,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希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
知识积累 识记
柳永(约980~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崇安(今属福建)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有《嫁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知识积累 巩固
“纶”不读“lún”,应读作“ɡuān”。
“噎”不读“yī”,应读作“yē”。
“酹”不读“lǚ”,应读作“lèi”。
“舞榭”的“榭”,不要写成“谢”。
“暮霭”的“霭”,不要写成“蔼”。
总结
一、课文总结
1.主题: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词人与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
2.掌握宋词中常见的写法:融情于景、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等。
3.名句: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学习心得
收获:
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