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完成基础知识,并熟记基础知识。
2、标注段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词句,写上批注。
3、参考课文阅读指导,预习课文,进行知识梳理
4、阅读资料助读部分,筛选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喧嚣( ) 骤然( ) 孱弱( ) 沤烂( ) 簇拥( ) 惊愕( ) 愠怒( ) 紧蹙( ) 严峻( ) 蠕动( ) 鸦雀无声( ) 警惕( ) 蠕动( ) 葭芦河( ) 澧水( ) 踉踉跄跄( ) 蓦地( ) 旁若无人 目瞪口呆 意气用事 如梦初醒 有言在先
2、解释下列词语
咄咄逼人: 旁若无人:
猝不及防: 适得其反:
二、资料助读
1、权延赤,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1970年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年之欲》《狼毒花》,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2、背景资料: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向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妄图消灭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和陕甘宁的解放军,或者把他们赶到黄河以东。陕甘宁解放区的全体军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直接领导下,广泛地组织起来,为“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而战。
1947年8月初,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毛泽东,被挤在三县交界的一个狭小地带,背后是沙漠,西侧是榆林河,无定河,东面是黄河。南北均有大军压来。而毛泽东率领的中央机关、警卫部队只有100余人,已陷入四面被围的境地,形势空前严峻,课文所写事件就发生于此时。后在第三纵队的保护下,化险为夷。
三、课文阅读指导
1、默读课文一遍
2、大声感情朗读课文
3、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课文,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3、向伟人学习,培养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4、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化险”,请用“ ”画出文章表现“险”的句子,试概述队伍遇到了怎样的险情?
2、在险象环生的情境中,毛泽东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用“ ”
标出来。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内心活动或性格?请举例分析。填写下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
例: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毛泽东“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这一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对妄加揣测的战士的责怪。
情境
对毛泽东的神情描写
传达出怎样的心理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周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了回旋余地
前边有人喊到了黄河边上了
两批战士都无法渡过葭芦河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
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的决策
任弼时批评他做事带情绪
3、简要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品质。
4、军情危急,事关重大,毛泽东的情绪反复变化,甚至失控到骂人。写这些是否有损领袖形象?
(二)合作研讨(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展现自己的时候到了!)
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前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提问质疑。
四、小结:
练习案
要求:限时8分钟,独立完成。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作家。本文选自《 》。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后面的四个成语。
泥泞( ) 滞( )留 紧蹙( ) 刘戡( ) 愠( )怒
咄咄逼人: 旁若无人:
猝不及防: 适得其反:
3、把下列四个词语恰当地填在空格处。
(骤然 猝然 猛然 突然)
(1)“三十里。”任弼时 压低声。
(2)毛泽东 抬起眼皮。
(3)只见那七八名精壮的小伙儿忽地腾起,又 从浪尖上坠落。
(4)卫士和警卫人员从惊愕中 惊醒。
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只有向东走了?”毛泽东慢悠悠地,像是自问,又像问人。
(2)毛泽东忽地停下来,把草帽抓在手里轻轻扇,慢悠悠道:“敌人真来了吗?”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像巨人的呻吟,像大地的呼吸…… ( )
B、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不足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整头大蒜那么大。 ( )
C、大浪应战一般咆哮起来,掀起一人多高,挟着拳头大的卵石飞扑过来。( )
D、你能跑得过枪子?几个卫士就能挡住枪子? (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