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童心
(刘平昌)
童心系在摇篮上,
岁月已把它摇成了沉淀的梦。
童心挂在秋千上,
天真烂漫早已荡上了遥远的天空。
小白兔、梅花鹿
早已带着童话故事,
偷偷地躲进森林里。
因着成熟,带走了单纯;
因着成熟,我们会鄙视世俗。
我真想
,
真想
绾起裤脚
一步一步地
走回童年的小径,
去拾回那颗晶莹无瑕的童心。
拣麦穗
张洁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结合文章标题思考: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拣麦穗
姑娘们
换取嫁妆幸福
“我”
嫁卖灶糖老汉
梦想
破灭
麻木、顺受
寄托真、善、美的信念的执著
拣梦想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这不难看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前者是一个广阔的
大背景
,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
世俗婚姻的愚昧
和广大农村妇女
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
,更哀叹了
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
——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
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
(令人伤心、惆怅)
。
而后者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
“个案”
,表达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垫定忧伤的感情基调;对“我”的梦的映衬作用。
思考探究
(一)
“我”与老汉的对话:
对话特点:天真烂漫、爽朗风趣
“我”
——
纯真无邪、烂漫可爱
老汉
——
淳朴、爽朗
老汉的外貌描写及对话不露山显水地交代了他的身世:
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无家无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随处为家。
思考探究
(二)
(1)、读描写柿子的两个自然段,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运用了象征手法。
②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象征:
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
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重视)
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
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谋篇立意,统摄全文
比喻:修辞手法,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思考探究
(二)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3)、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文,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
1
)
“
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我常常想起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
思考探究
(三)
问题:它寄托作者的什么情感?
“烟荷包”
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
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
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寄托
象征
这篇文章具有作者丰富的、多层次的感情内涵。
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
(
2
)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爱,这种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洁散文的相关评论:
80年代初期,在整个社会和文学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语境下,散文创作主要以
老年作家
巴金、孙犁、杨绛、陈白尘、黄裳等为代表
。描述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回忆旧友和亲人,批判“文革”历史暴政造成的伤害,是大多数作品涉及的方面。一些
中年作家
如
张洁、宗璞、贾平凹、韩少华、唐敏、王英琦
等,则常会通过儿童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朴素、感人的一面。
扩展阅读
文章的线索
明线
拣麦穗
爱
暗线
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
根据内容性质和基本表达方式可分为:
抒情散文:如
《
荷塘月色
》
说理散文:如
《
霞
》
叙事散文:如
《
拣麦穗
》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 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短篇小说:完整情节,着重人物形象塑
造,多虚构,多用第三人称。
叙事散文:多选择片断,多直接抒情议
论,主观色彩重,经常运用
第一人称。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