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班级:七(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27
课题:18《短文两篇》之《蝉》
编写人:徐晖 学科组长:陈晓亮 年级组长:肖祖蓉 审核人:
温馨寄语:天很蓝 ,鸟儿飞 把心门打开,让阳光进来,让果实进来,让美丽进来,放出你的热情,放出你的真诚与友谊,让心与心之间联网。
导入新课:大自然中有太多的生命让我们感动不已!植根于淤泥中的夏荷,竟能出于淤泥而纤尘不染;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芒;贫瘠的沙漠中竟能有如此灿烂的生命;幼嫩的小草竟能拥有海一样浩瀚的气势;枝头轻吟的小鸟,雨后潮涌般的春笋,夏日里知知不休的鸣蝉,海边精美的贝壳……这无数弱小而美丽的生命,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其中的两个弱小的生灵,去聆听他们的生命最强音。
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1、联想。
2、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知识链接 : 1、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树洞里,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2、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出生於香港。小思、明川都是她的笔名。196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毕业,1965年获罗富国师范学院教育文凭,后任中学 教师多年。1973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获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
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字词学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收敛( ):
聒聒( ):
宽恕( ):
上苍:
把玩: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 和 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班级:七(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27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
一、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1、这样一只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惹人厌烦的蝉,作者为它作文的原因?
2、面对这只可怜又可敬的蝉,作者对他的感情如何?
3、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蝉情感变化的关键?它有何含义?(启示)
二、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四、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
达标检测:
一、“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二、 仿写练习: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生命就要像 一样,即使 ,也要 。
反思与感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