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
主备课教师:王自强 审核:
学习目标
1.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疏通文意及寓意,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 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3. 懂得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学习难点、重点
1.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熟读课文。
2.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
3.加强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和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 文本解读
①体裁:寓言故事。
②《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一、预习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扁鹊( ) 蔡桓( ) 公骨髓( )
还( )走 腠( )理 汤〔 〕熨( )
2.解释下列加点(粗体字)的词及词句。
有间(jiàn): 益:
居十日:
.还(xuán)走:
汤(tàng)熨(wèi):
火齐(jì):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读,认真听把握好读音、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三、文言文字词
1、古今异义
君之病在肌肤 古义: 今义:
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司命之所属 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
桑田之属 属: 臣是以无请也 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桓侯又不应 应: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 故: 不应有恨 应: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
针石之所及也 之:
桓侯故使人问之 之:
四、文言句式
⑴火齐(jì)之所及也。 ______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扁鹊复见。 _______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译读课文
1、自由翻译课文,做好标记,以便提出疑问,在全班交流、解疑。
2、组内讨论、展示译课文。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适当补充字词、句。
4、自由熟读课文、译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反馈(文言文译为白话文)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赏析探究
1.“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你认为应该怎样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桓侯是个怎样的人?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3.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4.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5.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
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
三、小结: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表格
扁鹊
桓 拜
见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行为表现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背诵课文,抽背课文、翻译句子
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
课型:新授 主备:王自强 审核:
学习目标
1.提高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疏通文意及寓意,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 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3. 懂得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学习难点、重点
1.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熟读课文。
2.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
3.加强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和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 文本解读
①体裁:寓言故事。
②《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至第二句“桓侯又不悦”。写桓侯不听扁鹊的三次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断出桓侯的病已经不可救药。
第三层:“居五日”至结尾。写桓侯病死。
一、预习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扁鹊(biǎn què) 蔡桓(huán) 公骨髓(sui)
还(xúan)走 腠(còu)理 汤〔tàng〕熨(wèi)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及词句。
有间(jiàn):一会儿 益:更加。
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停,过。
.还(xuán)走:转身就走。(“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通“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您的病在皮肤的纹理上,不汉恐怕要越来越厉害。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合作研讨
(一)朗读课文
1、听录音读,认真听把握好读音、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一对一读,并指正。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二)、文言文字词
1、古今异义
君之病在肌肤 古义:指较重病情。 今义:泛指疾病。
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过问。 今义:请求、指示。
2、一词多义
司命之所属 属:管,掌管。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把。
桑田之属 属:类 臣是以无请也 以:因为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桓侯又不应 应:理睬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 故:所以 不应有恨 应:应该
三、展示点评
1、说说下列句子属何种文言句式
⑴火齐(jì)之所及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词。
⑵扁鹊复见。 省略句 “复见”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指桓公
2、虚词的用法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针石之所及也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
桓侯故使人问之 之:他,带扁鹊。
四、随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小组相互对译文言文。
五、译读课文
1、自由翻译课文,做好标记,以便提出疑问,在全班交流、解疑。
2、组内讨论、展示译课文。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教师适当补充字词、句。
4、自由熟读课文、译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反馈(文言文译为白话文)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下去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二、赏析探究
1.“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你认为应该怎样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桓侯是个怎样的人?
白话文: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总是这样)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说是给他治好了病)把这作为(自己的)功劳!”反映出桓侯讳疾忌医、固执、盲目自信的形象。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3.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4.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5.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
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
三、小结: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按时间顺序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对待疾病如此,对待事物也应如此,凡事都要防微杜渐,为人更要善听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都是学习本文应该获得的有益启示,也正是本文表现出的哲理。)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表格
扁鹊
桓公
见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行为表现
(进见)一见
立有间
疾在腠理
将恐深
寡人无疾,医之
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二见
复见
病在肌肤
将益深
不应,不悦
(居十日)三见
复见
病在肠胃
将益深
又不应,又不悦
望而还走
在骨髓
无奈何
使人问
(居十日)四见
(居五日)
已逃秦
索扁鹊,遂死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讳疾忌医 ,常用来比喻那些 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批评而不愿改正的行为。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3.自由背诵课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