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扁鹊见蔡桓公》 复习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战国末年韩国公子韩非,先秦法家学说代表人物,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题,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为大家所熟悉。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2、出处:《韩非子·喻老》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3、扁鹊: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因医术高明被人以“扁鹊”称之。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
二、主要内容
1、层意:
第一层:(开头至“望桓侯而还走”),写扁鹊四次行拜见蔡桓公。
第二层:(“桓侯故使人问之”至“臣是以无请也”),写扁鹊对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层:(“居五日”至文末),写桓侯讳疾忌医而不治身亡。
2、中心:本文阐明了“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的道理。
3、启示: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该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三、人物性格分析
1、扁 鹊——医术高明,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认真负责;
2、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固执己见。
四、通假字
1、“还”同“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汤”同“烫”,用热水焐。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3、“齐”同“剂”,药剂、汤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五、虚词
1、之
①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指扁鹊)
②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助词。的)
③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助词。可不译,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汤熨之所及也/针石之所及也/火齐之所及也/司命之所属/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可不译,凑足音节的作用)如,公将鼓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⑥何陋之有(助词。可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宋何罪之有?
⑦已而之细柳营(动词。去,到,往)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遂 桓侯遂死(于是,就)
六、实词解释
1、有间:有一会儿。2、腠理:皮肤的纹理。3、深:甚,厉害。4、应:答应,理睬。5、居:止,停。6、走:跑。7、故:特意。8、熨:用药物热敷。9、及:达到。10、属:管。11、请:问。12、索:寻找。
七、古今义
1 立有间 间 古义:一会儿。 今义:之间。
2 居十日 居 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住所。
3 将益深 益 古义:更加。 今义:好处。
4 索扁鹊 索 古义:寻找。 今义:索取。
5 故使人问之 特 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
6 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7 以为功 以为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八、特殊句式
1、倒装句:臣是以无请也。
2、判断句:疾在凑理,汤熨之所及也。
3、省略句:(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九、重点语句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地方,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⑤臣是以无请也
我因此就不再过问了。
十、理解赏析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③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④今在骨髓,臣是以无情也。
3、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①“寡人无疾”传神地写出了蔡桓公固执、自信。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
③“不应”“不悦”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4、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十一、艺术特色
1、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鲜明的对比,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
2、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①“立有间”写出扁鹊留心仔细“望诊”的情形。
②“不治将恐深”、“不治将益深”,前者为和缓的规劝语气,后者为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③“又不应”“又不悦”写出桓侯的傲慢自恃、讳疾忌医的神态。
④“索”勾画出桓侯病入膏肓时怕死着急的心态。
十二、成语
1、讳疾忌医——“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病入膏肓 3、无可救药 4、防微杜渐 5、忠言逆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