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人教版 / 必修1 / 第一单元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再别康桥》高效导学案

《再别康桥》高效导学案

  • 2021-04-12
  • 6页
  • 52.5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之 再 别 康 桥 编写人:孙烨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 ‎1.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 学法指导 ‎1.通过诵读,把握本诗韵脚,体会其音节和谐、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2.找出本诗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进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观察本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习案 教材助读:‎ ‎1.新月派简介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曾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并加入文学研究会。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并曾经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注重意境的创造和音律的和谐。1931年11月19日,诗人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遇难时年仅35岁。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3.作品时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理解为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预习自测 ‎1)为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青荇( ) 榆阴( ) 沉淀( ) 长篙( )‎ 漫溯( ) 满载( ) 斑斓( ) 笙萧( )‎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 背诵下列送别名句,课外阅读再写三句(多者不限)‎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探究案 探究点一:意象与情感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 ‎2.在诗中表现的图景中,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再现,不少于100字。(备选)‎ ‎3.在这些意象组成的图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探究点二:诗歌“三美”‎ 闻一多《诗的格律》中,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根据三美理论,分析《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三美主张的。‎ 文本拓展:‎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扬),飞飏(扬),飞飏(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注:根据不同版本,“飏(扬)”字不同。‎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写于1924年12月30日。‎ 雪花本是美丽的象征,她轻盈、灵动,她自由、快乐,她是秋的礼单,她是冬的情思。徐志摩用他独有的隽秀柔和的笔调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美丽、快乐和自由。但徐志摩绝不仅仅是为了写景吧!诗分四节,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也是他对自由、美好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能够“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的只有雪花了,她从天而降,把最美丽的样子展示给天空,她的生命短暂,但对她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这一生她自由过、美丽过、潇洒过,徐志摩之所以在开篇说“假如我是一朵雪花”,就是对雪花由衷的羡慕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但对自己来说足够追求。但往往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迷失,那个最初的梦想因种种原因而被忽视、被遗忘、被放弃。有多少人可以坚持最初的原则和梦想?所以会无奈、会放弃,继而会向往。雪花的快乐在于她可以掌握自己的方向,坚持自己的初衷,徐志摩在诗中用很强的笔调写出了雪花因拥有自己的方向而快乐,“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可以坚持自己的方向是雪花的骄傲,也是诗人强烈追求和渴望的。‎ 诗歌最后一节,诗人升华了自己的感情,将自己比作雪花,“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她”可以理解为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的理想,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她是人的精灵,她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她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她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的追求在哪里,然后勇敢地向其靠近,哪怕为此而牺牲生命,也因找到最终的归宿而快乐和释然。‎ ‎《雪花的快乐》的韵律比较和谐,富于音乐美,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全诗读起来轻快、流畅,先后用“飞扬,飞扬,飞扬”、“认清我的方向、我有我的方向”、“消融,消融,消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也不乏其轻歌漫语般的柔美。也富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雪花飘飘本就是一副美丽的梦幻般的图画,令多少人神往!诗人在表达丰富感情的基础上也能将其描绘的真挚自然,令人身临其境。‎ 在用词上,《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作诗十分注意意境,《雪花的快乐》中,仅仅一个“她”字和“朱砂梅的清香”就表达了自己追求的所有,和雪花的“翩翩和飞舞”浑然一体,更是让全诗达到了主和客、虚和实的完美结合,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这比用大量的笔调去描述一个女子或一种事物更具说服力。‎ ‎ ‎ ‎《再别康桥》训练案 编写人:孙烨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踟蹰(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愁怨   丝绸   稠密   凑数   惆怅 b.凄婉 萋萋 颀长 祈祷 绮丽 c.寂寥 悖谬 屠戮 蓼蓝 绸缪 d.斑斓 贪婪 蓝天 山岚 阑干 ‎3.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4.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5.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徐志摩把对母校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徐志摩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生活在乌托邦之国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b.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c.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独特的质朴美。‎ d.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7.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________。‎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10分)‎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 ‎ 预习案:‎ ‎1.青荇( xìng ) 榆阴( yú ) 沉淀(diàn ) 长篙(gāo )   漫溯( sù ) 浮藻(zăo ) 斑斓( lán ) 笙萧( shēng ) 2.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探究案:‎ ‎1.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美而有人性,金柳如新娘,青荇在招摇,潭水如彩虹,星辉很斑斓,一切皆美而有情。‎ ‎3.迷恋与赞美,流连于不舍,体现了离别的伤感。诗人的独到之处是将伤感寄寓于美景,而非萧瑟之景,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探究点二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训练案:‎ ‎1.c ‎2.D ‎3.B ‎4.D ‎5.A ‎6.D ‎7.D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