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三单元 / 9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对比教案及练习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学习重点:‎ ‎1.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都属“记”一类的文字。“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非常有名的“记”,《湖心亭看雪》虽不以“记”名篇,实际上也是一篇“记”。这四篇课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要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  2.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古代诗词,从体裁上讲,有乐府诗,有律诗(五言),有长短句(词);从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讲,既有唐代诗人的作品,也有南北朝、宋朝、清朝诗(词)人的作品;从作品的内容来讲,多借描写景物,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生活态度。要注意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把握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领会诗词中蕴涵的哲理。‎ ‎  3. 本单元所选的某些作品,表达了作者归隐、消极的生活情趣,这跟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些作品也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 ‎  4. 文言诗文学习的第一任务是,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 ‎ ‎《桃花源记》‎ 一. 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   《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原是《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诗》的序言)。《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帝王,没有赋税,淳朴恬静的理想社会。《记》生动地记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的情景,增添了这个理想社会的“可信”度。《诗》和《记》可谓珠联璧合。因为这篇“记”写得脍炙人口,后来有的选家将“记”编入有关文集。‎ ‎    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一伟大诗人、晋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诗并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   ‎ ‎ ‎ 二. 课文说明 ‎   ‎ ‎ 课文原是《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文章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它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今湖南常德)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沿着小河前行,也不知走了多远,遇到一大片桃林。渔人觉得奇怪,继续前行。走到林子尽头,发现一座山,山脚下有个小洞。渔夫扔下船,从小洞走进去,结果发现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平原上村舍整齐,良田万顷,人们过着富裕、自在的生活。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夫,十分吃惊,向他问长问短,并纷纷请他到家中做客。原来,他们的祖先在秦朝时候为躲避暴政和战乱,来到桃花源安家落户,从此与世隔绝,生活得十分安逸,因为这里既没有苛捐杂税,也没有战争动乱。渔夫住了几天,便告辞离去。一路上,他都做了标记,准备下次再来。到了郡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守。太守马上派人随他去寻访桃花源,但他们迷失了方向,没找到去桃花源的路。南阳郡有个叫刘子冀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打算去寻找桃花源,可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人问去桃花源的路了。‎ ‎    显然,这个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当然,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对这一点,作者也是清楚的: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即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这篇文章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 ‎《岳阳楼记》‎ 课文说明:‎ ‎    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同乡同榜进士)滕子京之约写的。北宋庆历五年,贬放岳州知府的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氏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有雄才巨卿者不为著”,就邀请当时的文坛巨匠范仲淹“作文记之”。范仲淹当时因提倡政治改革而被贬邓州(今河南邓县),据传他并未亲眼见过岳阳楼(只看到滕子京随信附上的《洞庭晚秋图》),却提笔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尽显一代文豪的天才本色。‎ ‎    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作者将叙事、写景、论理熔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具体说来,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叙事则简明扼要,写景则变幻莫测,论理则能警策世人。整篇文章显得气势宏大,结构严谨。‎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可视为本文的小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其中第二段简要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并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作结,削去繁枝乱叶;第三、四两段则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实际上可视为举例说明迁客骚人“或以物喜”“或以己悲”。从写法上讲,这两段文字互相对照,前后映衬,有如双峰对峙。第三部分“卒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 ‎    大家都知道,课文名为“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篇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需要补充的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另一目的,则是含蓄地劝慰遭受贬谪、心怀愤慨的滕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忧后乐。虽然范仲淹的“忧君”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 意义。‎ ‎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桃花源记》‎ 一. 知识积累 ‎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阡陌  邑人  遂迷  俨然  垂髫  间隔  诣太守  平旷  怡然  郡下 ‎ ‎ ‎2. 文学常识填空。‎ ‎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又名     ,字   ,    人,_______(朝代)著名的    人。成语        所指的就是这个故事。‎ ‎ ‎ ‎  3. 默写填空。‎ ‎    林尽水源,      。      ,仿佛       。便舍船,      。     ,        。复行数十步,         ,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其中往来种作,          ,___________。黄发     ,并         。‎ ‎ ‎ ‎  4. 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代词。‎ ‎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 ‎  5. 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 ‎ ‎ ‎    (1)便要还家 ‎(2)咸来问讯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便扶向路 ‎(6)欣然规往,未果。‎ ‎ ‎ ‎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    (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以及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                     ‎ ‎    (2)写桃花源人生活环境的语句是                                 ‎ ‎    (3)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 ‎(4)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                                ‎ ‎  7. 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 ‎(2)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 ‎(3)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 ‎(4)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 ‎(5)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 ‎(6)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 ‎ ‎ ‎  8. “咸”“并”“俱”“具”在文言文里有时跟“皆”一样,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全都”,有时又不一样,看看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哪些能用“皆”代替,哪些不能。‎ ‎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4)问所从来,具答之 ‎ ‎ 二. 强化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9~11题。‎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_________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9. 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通“    ”,意思是                     。‎ ‎ ‎ ‎  10. 用原文回答问题。‎ ‎    (1)“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2)“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表现“村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句子是:‎ ‎ ‎ ‎《岳阳楼记》‎ 一. 知识积累 ‎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滕子京           谪守                     浩浩汤汤             潇湘             骚人             霪雨 隐耀                     潜行                     樯倾楫摧             忧谗畏讥      一碧万顷 岸芷汀兰      宠辱偕忘 ‎ ‎ ‎2.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谪守:‎ ‎②越明年:‎ ‎③增其旧制:‎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得无异乎:‎ ‎⑥去国还乡:‎ ‎⑦心旷神怡:‎ ‎⑧把酒:‎ ‎⑨尝求:‎ ‎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 ‎4. 文学常识填空。‎ ‎    本文作者是         ,文中提到的        是他的朋友。本文选自《            》。‎ ‎ ‎ ‎5. 默写填空。‎ ‎    (1)若夫霪雨霏霏,            ,             ,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    (2)而或长烟一空,               ,             ,          ,            ,此乐何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至若春和景明,         ,           ,           ;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商旅不行,        ;          ,虎啸猿啼。‎ ‎(6)越明年,          ,           。乃重修岳阳楼,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  6. 选出翻译得当的一项。‎ ‎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    A. 我常常探求古代品行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所作所为。‎ ‎    B.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行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    C. 我尝试探求古代主张“仁”的士子之心,有两人同(以上)两种心情不同。‎ ‎    D. 我曾经求教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或许同以上两种情绪有所不同。‎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    A.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同呢?‎ ‎    B.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有不所不同呢?‎ ‎    C. 观赏自然景物后的喜悦之情,不会相同。‎ ‎    D. 观赏自然景物后的喜悦之情,不会不同。‎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 ‎    A. 没有这种人,谁同我一起回家呢?‎ ‎    B. 不要小看这样的人,我同谁一同回去呢?‎ ‎    C.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D. 这样的人太少了,谁和我能一起回去呢?‎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A. 不因为外物好而喜,不因为自己坏而悲。‎ ‎    B. 不因为外物而欢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伤。‎ C.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D. 不因为外物好而喜,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 ‎ ‎ 二. 强化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7~11题。‎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①      ,何哉?不以物喜,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      ,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7. 本段中的名句是:                     。‎ ‎ ‎ ‎8. 下面语句是对偶句的一句是(    )‎ ‎    A.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D.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9.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 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1. 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今天有怎样现实的意义?‎ ‎ ‎ ‎ ‎ ‎【试题答案】‎ ‎《桃花源记》‎ 一. 知识积累 ‎  1 .略 ‎  2. 陶渊明  潜   元亮   浔阳柴桑    东晋   诗   世外桃源 ‎3. 略 ‎  4. 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5. (1)通“邀”,邀请(2)都(3)不要说,(更)不必说(4)详细地说出(5)沿,顺着从前的(6)去,结果 ‎6.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7. (1)“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3)“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4)“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5)“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6)“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  8. (1)可用“皆”代替(2)可用“皆”代替(3)不能用“皆”代替,“并”在这里是“同时”“一起”的意思(4)不能用“皆”代替,“具”在这里是“详尽”的意思。‎ ‎ ‎ 二. 强化阅读 ‎  9. 要   邀   邀请。‎ ‎10. (1)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与外人间隔。(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12. 略 ‎13. C          14.(1) B(2) C(3) B ‎  15. D ‎  16.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任人唯贤。‎ ‎ ‎ ‎《岳阳楼记》‎ 一. 知识积累 ‎  1. 略 ‎2. ①降职远调任太守  ②第二年  ③原来的规模  ④写文章  ⑤怎能不  ⑥离开朝廷 ⑦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⑧拿起酒杯  ⑨曾经 ‎3. 略 ‎4. 范仲淹   滕子京   范文正公集 ‎5. 略 ‎6. ①B  ②C  ③C  ④C ‎ ‎ 二. 强化阅读 ‎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  8. B ‎  9. 略 ‎10. 点明中心 ‎11.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 ‎ 三. 链接课外 ‎  12. AB        13. C            14. D           15. ABCD           16. 推敲 ‎17. 略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