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虽有嘉肴 /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2(含教案)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堂是谁的舞台?‎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舒城:胡军 学校搞教学研究月活动,身为新进教师的我自然是要上节汇报课的。思来想去,我选了新入编的课文《虽有嘉肴》。我是新人,它是新课, “新新”相映,“新新”相惜,没准能给听者一些新意呢——我当时这么想着。‎ 因为是第一节课,所以很多老师调了课光临指导,这既给了我动力,亦让我的那点“表现欲”膨胀起来。‎ 开课前,学生们凌乱地坐着,我便要求学生们将前排坐满,还联想起《百家讲坛 彭林说礼》中的观点 “教训”起他们来:“同学们,古人重礼仪,没坐满的位子被称为 ‘虚席’,‘虚席’是对主讲者的不尊重, ‘座无虚席’是一种礼仪,请做一个知礼之人!”学生立马填满了前面的空位。‎ 于是,我便引入课文。我以 26日习总去了孔府,谈了儒学的重要性说起,又强调了“四书”、“五经”的具体书目,后介绍了《礼记》、《学记》,还顺势介绍了《虽有嘉肴》篇名的由来。接下来诵读,翻译,学生在预定的轨道上实实在在地学着。当学生理解了文意后,我让学生就谋篇布局、文句意思等方面质疑,学生的问题或浅薄,或无厘头,偶有一两个切中要害的,我欣喜着,引领者去解决,可一看手表,坏了,只剩十一二分钟,来不及了。“撤!”我暗地里命令自己,于是我赶紧将预设的两个问题做了点拨,希望能赢得“‎ 宝贵的时间”,完成既定任务。总结、拓展,布置作业,“飞速”完成了。我庆幸自己较完整地展示了课堂的环节,尤其是较有创意的“质疑”和“拓展”。‎ 下课后,我找了两个同学问了问:“刚才讨论得几个问题你们懂了吗?”学生苦笑说:“不大明白,我来不及思考。”是啊,我将他们思考的时间“抢”了过来,他们被牵着鼻子,哪有那么多思维的火花呢?于是,我问自己:“课堂是谁的舞台?”“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一堂课非得完成既定任务,来不得一点变通吗?”‎ 我反省自己:‎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教师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过多的展示势必撼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缺乏了表现的机会,缺乏了“绽放”的体验后肯定是影响注意力的。这节课,我何不在“质疑”、“解疑”上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呢?何不取消那几个“有梯度”、“见水平”的预设问题呢?‎ 公开课的目的不应只关注教师素质的检阅,还应成为学情研究的真实素材。‎ 过多地关注教师素质,只会促使“作秀”、“表演”,而关注学情,课后共同研究学情,则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增强。比如这节课中,学生不能提出“‘由学讲到教没有过渡,缺乏逻辑性’的说法正确吗?”‎ 这个问题,教师值得研究;学生看投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抄笔记值得研究;平日里学生发言积极,大型活动就胆量小了,值得研究;成绩最差的张文迪同学大胆发言,正确地回答出问题值得研究……‎ 完不成既定任务又何妨。‎ 绝大多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坦承:“这课还得‘回火’,不然孩子没法吃透”,我也是,明天肯定得讲深讲透文意,否则学生月考就要“愁断肠”了。何不上成常态课?何不实实在在地完成前几个环节?我警醒自己。下次,咱就在教室上课,就尽情地读,敞开了说,热烈地讨论,不见得不精彩。‎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会发觉自己课堂中缺漏甚多,惟求循着“人的教育”的初衷不变,惟愿学生们能快乐地驰骋!‎ 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指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2、了解《学记》。‎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 ) 弗食 (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 《兑命》曰 ‎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学 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八、课外练。‎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附:板书设计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类比引入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 ‎ 虽有嘉肴 逐层论证 ‎ 进一步讨论其效果 总结佐证 教学相长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