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桃花源记
枣庄
市第三十七中学 王之宝
桃花源
记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
、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2
、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和寄托的社会情感
陶渊明
(
公元
365
—
427
年
)
,
字
元亮,又
名
潜
,世称
靖节先生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
五柳先生
”
,
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
人。东晋著名
诗人。其
诗质朴、自然、精炼,被称为“
田园诗人
”
初
“探”桃花源
1
、景美
(
1
)中
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
,
(
2
)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
之属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侧
面衬托
正面描写
宁静、美好
2
、人美
便
要
还家,
设
酒
杀
鸡作食
。
乃
大惊,
问
所从来
,
都热情好客
都民风淳朴
余人
各复
延
至其家,皆
出
酒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
来问讯,
3
、生活美
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由、快乐
再“探”桃花源
这么优美得环境淳朴的民风幸福自由的生活。那么作者陶渊明见到了这个村落没有?(没有)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暗示着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村落?
通过我们的分析,咱们知道了桃花源就是一个虚构的世界,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美好的世界?
本文作者写于公元
421
年
,东晋末年,那是一个十分动乱黑暗的年代
,到处笼罩着恐怖的气氛
fēn
。东晋统治者过着穷奢
shē
极欲的生活,任意搜刮民脂民膏
gāo,
而农民终年劳动
,
连吃饭穿衣都不能解决
,
频繁的战争
,
沉重的徭役
,
致使人民生活
贫苦,
无家可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动荡不安的时代
,
黑暗腐朽的政治
,
民不聊生的惨状
,
引起诗人强烈的不满与憎
zēng
恨。但
他却无法
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
桃花源记
》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桃
花
源
记
遂
迷,不复得路
。
向往幸福,
自由的生活
痛恨动荡
,
黑暗
的
社会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虚构
三“探”桃花源
彭泽县,督
邮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故事
说明
陶渊明对腐朽
动乱的社会的
厌恶,对田园
生活的
热爱和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
,体现了他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下面我们
就以归园田居 (其三
)为例再一次见证他的高贵品质
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1
、那几句作者
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
2
、那
几句对当时腐朽动乱的社会的
厌恶?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
、归园田居 (其三)和桃花源
记他们的相同点?
他们都通过描绘
一幅自由快乐的田园生活图,体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腐朽动乱的社会的厌恶。
小结
本
节
课我们通过学习桃花源的景美、人美和社会美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如何劝桃花源人走出桃花源?请结合桃花源人去桃花源的原因和现在的社会环境写不少于
300
字的说词。
作业
谢 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