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8年10月 日 编制人: 审核人:
12.《论语》十二章(教师版)
预习案
【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要求】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浅易的文言文大意。
【教学目标】积累归纳文言词汇, 理解每一章的意思。
一、读一读
(AB)1.为下列带点字注音。
愠( yùn ) 三省( xǐng ) 罔( wǎng) 殆(dài) 箪( dān)肱( gōng)笃(dǔ)
(AB)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二、解一解,译一译
(AB)解释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学而时(按时)习(温习或实习、演习)之,不亦(也)说(同“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不愠(生气,恼怒),不亦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人称代词,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泛指多次或实指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谋划)而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吾十有(同“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五十而知天命(命令),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顺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法度)。”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温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或发现),可以(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
5.子曰:“学而不思则(就)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译:子曰:“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能忍受)其(代词,那)忧,回也不改其(代词,他的,自己的)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7.子曰:“知(懂得)之(代词,它)者(代词,······的人)不如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之者。”
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乐的人。”
8.子曰:“饭(名词用作动词,吃)疏食(粗粮)饮水,曲肱(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即“宜”,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是行为的尺度。)而富且贵,
- 4 -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8年10月 日 编制人: 审核人:
于(介词,对,对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泛指多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择其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河边)曰:“逝(往,离去)者如斯(代词,这)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不舍(停)昼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指军队)可夺(改变)帅也,匹夫(平民百姓)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一个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笃(坚定)志,切(恳切)问而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助学微素材】
1.实词与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是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12.《论语》十二章
探究案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体会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与开阔的胸襟,提高处世能力。
【合作 探究】1.本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方法与态度是什么。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需要多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强调学习关键要独立思考,要“知新”。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4 -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8年10月 日 编制人: 审核人:
: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对于学习非常重要。“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正面学习他人的优点,反面借鉴他人的缺点,反省自己。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要珍惜时间。(这一章表达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2)《论语》十二章关于学习态度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乐于温习与交流。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以学习为乐。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 本文中哪些是讲个人修养的?谈谈你的理解。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君子修身,无关名利。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指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不受环境的左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这一章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章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孔子认为“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认为追求富贵不能以损害仁义为代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人要虚心。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要做到“仁”,就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联系现实思考自我。
【拓展】(见课件)
1.对于《论语》,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摘抄几句并写写心得与同学分享。
2.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教学反思】
【课后反馈】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 )曰:“学而时( )习( )之,不亦( )说
- 4 -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2018年10月 日 编制人: 审核人:
(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②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 )矩( )。”
④子曰:“温故( )而知新( ),可以( )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 )之( )者( )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⑧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⑨子曰: “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 )曰:“逝( )者如斯( )夫( ),不舍( )昼夜。”
⑾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 )学而笃( )志,切( )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二、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4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