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课题 课 型 新授课 设 计 人 蔡巍 总 节 时 ‎9‎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能力目标: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点拨要点:‎ ‎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 点拨:‎ ‎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课件展示飞来山图片。‎ ‎ 课件展示作者图像及作者介绍:‎ ‎ ‎ ‎ ‎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怕)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夸张)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写一句)‎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七、教师小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八、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 书 设 计 登 飞 来 峰 ‎(宋)王安石 ‎ ‎ ‎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登高望远 ‎ ‎ 只缘身在最高层 课 后 反 思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