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古诗二首
诵读欣赏
教学重点:
1
、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背诵、默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写作背景
刘禹锡
(772
~
842)
,出生在嘉兴,
19
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
,
授太子校书,
开始踏上仕途
。贞元十六年参与
讨伐州乱军
。十八年调任
渭南县主簿
。次年任
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
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
,
称为“二王刘柳”。
九月
,
革新失败
,
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
,
刘禹锡写了
《
元和十一(一字衍)年
,
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所到之处,访问疾苦,关心民瘼,写了不少诗篇。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来酬答他。
看资料总结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百折不挠
1.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废锢十年;后被召还,又因玄都观诗案,再次被贬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在政治上遭受第二次挫折;直至晚年,还被第三次排挤出朝,先后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长期被贬谪的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屈从于命运的压力,而是始终保持着激扬奋发的战斗精神。
2.“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积极进取
一生蹉跎的刘禹锡,到了老年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的事情多了,明白的事理就多,办事也就更加熟练;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如同观看江河山川那样清楚。这样仔细想来,老年也是很荣幸的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能心情畅快。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境优美,气势豪放,不要说日在桑榆已是晚景,晚霞也可以照得满天彤红。因此,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彩霞,情绪积极,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这两句诗是刘禹锡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
结合背景探究
1.
在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一诗中作者又把这种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一句
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刘禹锡的这两句诗与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表达出的人生选择有何不同?
刘禹锡诗句的意思为:在沉没的船的旁边有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是万木充满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横遭贬谪,虽怅惘但不悲观,看到“千帆过”、“万木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不计个人得失、开阔豪迈的胸怀。
陶渊明生活在黑暗、混乱的东晋时代,那个时代如果不进入官场,生活将极度拮据;如果进入官场,就要尔虞我诈、逢迎拍马,随波逐流;如果想要有大作为,又受到豪强世族森严门第制度的限制。这一切都与陶渊明恬静自由的性格格格不入,所以他毅然选择辞官归隐的道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陶渊明没有屈服于生活的艰辛,而是以脱俗的旷达和洒脱来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享受这田园诗般的生活。
3.
从贺之章“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所体现的心境,解读刘禹锡诗句“到乡翻似烂柯人”。
贺之章本是回到故里,因离家已久,在外漂泊多年,却被村里小童当作“客”,此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流露于一个“客”字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相传晋朝人王质去山里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棋等到局终,才发现手持的斧头柄即“柯”已经烂掉了。下山回到家里,才知道时间已过去一百多年,同辈的人都已去世)刘禹锡觉得自己
回到故乡,反而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斧柄的人,
昔日好友柳宗元等人都已去世,表达对
旧友与岁月流逝的悲痛,备感惆怅、伤痛
。
借用典故,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叹。诗人在悲痛中叙事,叙事中融情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全诗大意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
难
别亦
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
困难
难受
春风
凄楚之感
春蚕到死丝
方
尽,蜡炬成灰泪
始
干。
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泪”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才
才
思
蚕一生只吃桑叶,到快要死的时候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世世代代为人类造福。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其牺牲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与老师相仿。
赏析此句,思考这句为何现在用来形容老师?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就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对着烛泪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中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一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的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