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 2021-04-09
  • 7页
  • 52.5 KB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课堂实录)‎ ‎(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 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 ‎ 生(齐):月亮。‎ ‎ 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和故事呢?‎ ‎ 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 生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生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生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生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 (师出示幻灯,带读。) ‎ ‎ 师:那与月有关的故事呢?‎ 生: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树、玉兔捣药等。‎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诗人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宋代的文学大家苏轼对月亮也是情有独钟。我们曾学过苏轼的一篇描写月亮的文章,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一篇?‎ 生:《记承天寺夜游》。‎ 师:是啊!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苏轼的豁达乐观的情怀。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900年前丙辰中秋的夜晚,再一次走近苏轼,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师:本文是苏轼的一首词(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生:词牌名。‎ ‎ 师:对!这首词有没有题目?‎ ‎ 生:没有。‎ ‎ 师: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要有词牌名。‎ 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足可看出这首词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教学目标”。‎ 关于作者苏轼,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其他同学可补充。‎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文忠公”。豪放派词人,其诗词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师: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指一生读:‎ ‎ 课文有几个生字,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大屏幕)‎ 7‎ 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师: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1:诗人在月光下端着酒杯,昂头质问上天。生2:诗人踏风而行,准备去天上的宫阙看看。 生3:诗人在月下翩翩起舞,影子随风而动。‎ ‎ 生4:明月当空,诗人躺在床上,望着低低的窗子,辗转反侧,睡不着。‎ ‎ 师:很好!大家捕捉的画面很合词意。老师读完了,请大家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想想当时的画面。(屏幕出示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3、有感情。) (生大声朗读课文。)‎ ‎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一学生朗读课文。)‎ ‎  师:大家评评她读得怎么样?‎ ‎  生1:读得流畅,字音准确。 生2: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 ‎  生3:语速有点快,应略微舒缓一些。‎ ‎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价也很到位。请大家根据朗读要求一齐来读一遍课文。(生齐读课文。)‎ ‎  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仿佛来到了来到了那个明月皎洁的中秋之夜。大家看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 生:三部分:小序、上阙、下阙。‎ 师: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 ‎ ‎ 师:小序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时间和写作目的。‎ 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 ‎ 生:“兼”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 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 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 生:(齐)两个。‎ ‎ 师:对。是哪两个呢?‎ 生:一是怀念子由。‎ 师:对,及怀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苏轼和苏辙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七年不见肯定会心怀想念。好,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 有知道的同学吗?‎ 师:(微笑)没人举手。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 师:大家想一想,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师: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字面是什么意思呢?‎ 生: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师:“把酒”即端起酒杯。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 生: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那老师再问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什么意思(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 生: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 7‎ ‎ 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众生默然)‎ 师: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总结: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 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 ‎ 生:回去。‎ ‎ 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 (生齐笑) ‎ ‎ 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 ‎ 生:(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 ‎ 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 ‎ 生齐答:朝廷。‎ ‎ 师: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 ‎ 生:还是指朝廷。‎ ‎ 师:好极了!(鼓掌)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想驾着长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经受不住寒冷。) 你能从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 生: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 ‎ 师:大家说,他回答的准确吗?‎ ‎ 众生:准确!‎ ‎ 师: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 ‎ 生:不能。‎ ‎ 师:从哪看出来?‎ ‎ 生:“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 师:(微笑)他怕什么?‎ ‎ 生:“寒”。‎ ‎ 师:“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 生:不是。‎ ‎ 师:那指什么?‎ ‎ 生: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 师:(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作者心中充满了矛盾。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 “人间”指什么?‎ 生:“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 师: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 生: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 ‎ 师:(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生读,师聆听) ‎ ‎ 师: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老师感觉刚才你是最出色的,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 7‎ ‎ (生读) (众生鼓掌) ‎ ‎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讨论) ‎ ‎ 生: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 生:好象是“欲”和“恐”。‎ ‎ 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 (生赞同)‎ ‎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 (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 ‎(生齐读,师聆听) ‎ ‎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 生:承上启下。‎ ‎ 师:(启发)具体点说——‎ ‎ 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 生24:“兼怀子由”。‎ ‎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 生:(齐)怀子由。‎ ‎ 师:这里先写月,接着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句怎么解释((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是在人们别离时圆呢?)‎ 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 ‎ 生 :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 师:作者因什么而恨?‎ ‎ 生 :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 师:好!(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不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情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这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 生:难。‎ ‎ 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词人言下之意就是说,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那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 生:不是。‎ 师:看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 生: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 ‎ 生:但愿。‎ 7‎ ‎ 师:“但愿”怎么解释?‎ ‎ 生: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 师:(词人希望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是积极乐观的。) 所以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 生: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 师:一步到位,好极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插入幻灯:显示下阙内容)‎ ‎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这段的内容吗?‎ ‎ 生:“难”、“愿”。 ‎ 师:真棒! 还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众生:没有了。) ‎ 师: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 (生齐读) ‎ ‎ 师:对你们的朗读,我找个同学来点评。谁来?‎ ‎ 生: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不象刚才朗读时,每一句的语速和停顿都一样。这次,大家都能根据词意,做到抑扬顿挫。‎ ‎ 师:同意他的点评吗? (众生点头) ‎ ‎ 师:不错,他的点评很到位,这次朗读, 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 ‎ 生众:记得。‎ ‎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 生: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 师:你真聪明,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两部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 ‎ 师:一部照相机,如果装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装入彩色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 ‎ ‎  生:彩色照片。 ‎ ‎  师: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张底片,如果用快乐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么? ‎ ‎  生:快乐的照片。 ‎ ‎  师:如果用痛苦或忧伤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么? ‎ ‎  生:痛苦、忧伤的照片。 ‎ ‎  师:那么平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 ‎  生:快乐的。 ‎ ‎  师:很好,我们永远都要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一切。现在,苏轼用他的心灵为我们拍摄了一幅照片,请同学们透过这张照片,体会作者的心境。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师:全诗的主题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们常说 “文如其人”,通过这首词的学习,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将你们的结论告诉老师,好吗?(如:热爱生活、情怀旷达、洒脱、从容等)‎ 师:明月当空,把酒抒怀,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要透视作者的内心情感,我们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板书知人论世)二要根据文章作者用心灵所拍摄的照片,缘景析情(板书缘景析情)。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此时,这空明的中秋之月高挂天空,它更是高挂在苏轼的心头。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板书——豁达)‎ 7‎ ‎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 师:这首词很经典,也很短小。老师想考验你们一下,能不能当堂背下来!‎ 请大家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生认真背诵课文。)‎ ‎  师:背得怎么样了? (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  师:齐背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 ‎  师: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背诵的如此流畅,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短短的一首词让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 ‎  (生摇头。)‎ ‎  师:就是在被贬期间。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说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与作者对话。此刻,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此刻你穿过时间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 ‎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 ‎ 师:你的提问很有深度。实际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的问题。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黄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 生2: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  生4: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掌声))‎ ‎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大家都能抓住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 7‎ 的念头,表现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师:我们都知道,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我们班同学真不错,都非常聪明。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还可以再慢慢地揣摩词义、细细吟诵。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阕,女同学下阕,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 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 (生改写,师巡视,一男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 ‎ 生:今晚,我仰天问月,不知天上明月成于何时?想起遥远的京都,不知那里的情形,现在又是怎样?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可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挤和诽谤,罢了吧!把酒独舞,清风明月,为政地方,不也很好吗?‎ ‎ 师:看来,我们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来,我们不能输给男生啊?‎ ‎(一女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 ‎ 生:月光淡淡,满满地洒遍了整个庭院,当然,也照着我,这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令我无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满忧愁呢?倘若不是,那又为何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分外圆呢?……对!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是如此,总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不是万事都能随人愿的,只希望我们能够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连,明月共观瞻。‎ 师:看来我们男生女生各有精彩。 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请其他同学读你们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 一定还有同学比他俩写得更精彩。‎ 师:作业:1.把整首词改写成散文。2.熟读背诵课文。‎ ‎3.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与同学合作)。‎ 这首经典的词如今还被谱成了一首经典歌曲来传唱,大家想不想听听?‎ 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屏显歌词。‎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下课!)‎ 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