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初中课内文言文练习 ‎■整 理:王军 爱莲说 ‎● 课文 ‎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翻译 ‎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 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 自李唐来…………………( )‎ 濯清涟而不妖……………( )‎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三、根据原文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四、选择 ‎1、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C.花之君子者也 ‎2、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吾恂恂而起 ‎ B.执策而临之 ‎ C.学而不思则罔 ‎ D.余闻而愈悲 ‎3、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 ‎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 ‎ (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A.(1)(3)(5)‎ ‎ B.(2)(3)(4)‎ ‎ C.(3)(4)(5)‎ ‎ D.(1)(2)(4)‎ ‎4、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 ‎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五、阅读·分析 ‎1、本文作者是 代哲学家 。‎ ‎2、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 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噫 菊 之 爱 陶 后 鲜 有 闻 莲 之 爱 同 予 者 何 人 牡 丹 之 爱 宜 乎 众 矣 ‎ ‎3、其中“说”是一种 ,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 的人。‎ ‎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 最喜爱的花是: ‎ ‎ 喜爱的原因是: ‎ ‎6、按要求回答:‎ ‎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 ‎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8、相接的两句话, 相同, 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 ‎9、《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对莲花清逸秀美的形态的描写,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请根据莲花的象征,用线条将与之对应的比喻义连起来。‎ ‎ 莲花 君子 ‎ A 出淤泥而不染 a 不攀附权贵 ‎ B 中通外直 b 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 C 不蔓不枝 c 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 D 香远益清 d 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 E 亭亭净植 e 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 F 濯清涟而不妖 f 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10、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 句、 句、 句。‎ 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11、文中“陶”是指 代诗人 。‎ ‎12、本文采用 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 、 的操守和感情。‎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的世风的鄙弃。‎ ‎1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 ‎1、出淤泥而不染。 ‎ ‎2、香远益清。‎ 四、‎ ‎1、C ‎2、C ‎3、D ‎4、B 五、‎ ‎1、宋,周敦颐。‎ ‎2、略 ‎3、文体,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4、品德高尚 ‎5、略 ‎6、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②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③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7、(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8、字数 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 莲花 君子 A 出淤泥而不染 a 不攀附权贵 B 中通外直 b 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C 不蔓不枝 c 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D 香远益清 d 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E 亭亭净植 e 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F 濯清涟而不妖 f 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10、陈述、感叹、疑问、排比、反问、比喻 ‎11、晋、陶渊明 ‎ ‎12、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3、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1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