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上 ‎24﹡大道之行也 编写:江海霞 审核: 校稿:魏珊珊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 ‎ ‎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重点难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料链接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例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天朝田亩制度》‎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上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 ‎①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②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③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3.重点词。‎ ‎① 通假字。‎ ‎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 ‎② 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 第二个“亲”:亲人。 ‎ 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第二个“子”:孩子,儿女。 ‎ ‎③ 出自本文的成语: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 ‎ 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巩固提升 ‎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案 八年级上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成理。教师明确: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水平。“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的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4.熟读背诵。‎ 课后反思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