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2016) / 九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0 曹刿论战/《左传》 / 各地中考《曹刿论战》试题集锦(2005~2008年)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 ‎[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12.词语理解。(6分) ‎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5长沙市)‎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 ‎    [甲] 十年春……故逐之。”   ‎ ‎[乙] 故曰……战必胜矣。 ‎ ‎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 ‎  10.翻译下面句子。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 ‎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 ‎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 ‎   12.简要回答问题。 ‎ ‎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 ‎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 ‎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 ‎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 ‎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06年哈尔滨市)‎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十年春……战则请从。”回答9—12题。(8分)‎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福: 狱:‎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五、(2007年青海省)‎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完成11——16题。(14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07仙桃)‎ 6‎ ‎[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七、(2007泰安)‎ ‎(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____________    忠之属也____________‎ ‎   故不暇顾廉耻耳____________ 朕当去奢省费____________‎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 ‎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07河南省非课改)‎ ‎(一)公与之乘……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2007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07温州)《曹刿论战》 ‎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 ‎ ‎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2007镇江)‎ ‎[甲]十年春……遂逐齐师。                          ‎ ‎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6‎ ‎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0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曹刿论战》《左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1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2007年资阳市)‎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③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    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 十四、公与之乘……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分)‎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齐师败绩( ) 遂逐齐师( ) 公问其故 ( )‎ ‎10.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成现代汉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 ‎11.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北京市密云县2008)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  徧:    (2)彼竭我盈   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十六、(江苏省淮安市2008年)《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18.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又何间焉          间:                  ②小惠未徧     徧:                ③神弗福也          福:                  ④牺牲玉帛     牺牲:               19.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 B.小大之狱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6‎ D.登轼而望之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译文:             ‎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   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2008年福建省三明市)‎ ‎【甲文】公与之乘……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 ‎【甲】《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3)今日进退等死    等:                  7.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译文:                        8.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    ),表现宗泽热爱国家的有(    )。 (只填序号)   ①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③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④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⑥是行不生还矣 9.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威海市二○○八)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②其真无马邪 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2008年赤峰市)阅读《曹刿论战》答题 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_________________‎ 6‎ ‎ 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2)何以战(             )(3)战于长勺(            )(4)牺牲玉帛(            )‎ ‎22、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又何间焉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 公将战 ︱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3、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  (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通“屈” (2)①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②“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 ‎  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人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 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  答案:9.A 10.(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你的。福:解释为赐福也可。 11.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3.A 三、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8略 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四、答案: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11政治上取信于民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 五、11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 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六、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八、2007河南省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答案: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十、答案:17.(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18.(1)刿(曹刿) (2)之(它)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十一、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十二、11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12.D13.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14.语言描写  议论15.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6.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十三、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 21.虏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    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 十五、答案:11.答案:A 12.答案:(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13.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十六、答案:18、略     19、B20、略21、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十七、答案:14.(2分。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 15.(5分)(1)(2分。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3分。每处1分) 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 (2)既济而未成列员 十八、答案:6.(1)间:参与;(2)以:凭借;(3)等:同样。 7.(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2)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8.②③   ④⑥ 9.相同点: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不同点:曹刿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机和追击时机;宗泽知己知彼,置之死地而后生。‎ 十九、 9. C(2分)10. D(2分)11.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12.‎ 6‎ ‎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二十、答案:1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2、B 23、(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 6‎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