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
苏 轼
了解作者
苏轼(
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
,
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
1076
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
朱阁,低
绮
户,照无
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
娟。
què
qǐ
旧读
sh
ē
ng
chán
mián
zhu
ǎ
n
检查预习
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
使作
品
中
的形
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
、要有
感情。
诵读提示
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
《
水调歌头
》
一出,余词尽废。”
品读小序
思考:
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时间 作词的情形 主旨之一
品读上阕
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总结: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我欲 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
――
幻想上天
――――
热爱人间 身世之感
又恐
品读下阕
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总结:下片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无眠 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
――
难眠怀弟
――――
美好祝愿 思弟之情
难全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仕途失意
——
幻想超然物外
——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
积极心态
——
发出祝福
旷达
对亲人的思念
主题:
这
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胸襟
之情。
和
小结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拓展延伸
通过所学的这首词,结合你所了解的苏轼生平经历,你觉得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
豪迈的气概
旷达的胸襟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
——“
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但是“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
你也买了房子
——“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却又“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
(
l
é
i
xi
è
)
之中
”。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你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
此心安处是吾家
”。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谢谢大家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