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包 身 工
夏 衍
结束
本课教学目标:
1、作者简介
2、文体知识
3、时代背景
4、课文结构
结束
5、中心思想
6、写作特点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
结束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结束
左图是1964年周恩来接见荷兰电影家时,夏衍等陪同。
右图为1994年10月30日,夏衍90岁诞辰,李铁映等前来祝贺。
结束
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
结束
背景简介
《包身工》反映的是
“
一•二八
”
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
“
包身工
”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大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结束
思考题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课文穿插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3、日本厂家为何大量使用包身工? "芦柴棒"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作用是什么?
2、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段落,体会其作用?
结束
文章段落结构(一)
清晨四点一刻
起 床
猪猡们:蓬头垢面。
工房里:拥挤恶臭
群体,引出芦柴棒。)
记叙 (写包身工
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欺骗;身份:赚钱机器来源:灾区农村;手段
解说。) 说明(举例、数据
1———4
5———8
结束
文章段落结构(二)
四点半之后
吃 饭
伙食:质劣量少—两粥一饭;不够一人一碗。
记叙:写包身工群体,突出轮值的。
9——11
包身工增加的原因
没有自由;与世隔绝;工价低廉。
说明:解说、举例、数据。
12——17
结束
文章段落结构(三)
五点钟
做 工
条件:三大威胁:遭遇:三大罚规。
记叙:面上写群体,点上写小福子。
18——23
包身工增加的结果
日本纱厂飞跃膨大,成年工人人数减少。
说明:举例、数据、对比。
24——25
结束
文章段落结构(四)
放工的时候
命 运
牛马活、猪狗食、遭践踏、被蹂躏。
抒情、议论、记叙:事例。
26——30
包身工制度的趋向
黑夜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包身工制度定灭亡
抒情、议论:类比、对比。
31——33
结束
思考题答案要点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课文穿插记叙了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答:四个场景:起床、早饭、上工、放工。
穿插记叙包身工的来历、身份、此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等。
这些内容
都展示了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
结束
思考题答案要点
2、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段落,体会其作用?
答:第1、2部分寓抒情于描述之中,26-33直接抒情议论。
作用: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愤恨。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
结束
思考题答案要点
3、日本厂家为何大量使用包身工? "芦柴棒"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作用是什么?
答: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芦柴棒”出场三次。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 。
结束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结束
写作特点
1、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
2、在结构上,采用时间顺序。
3、在表达上,多种方式结合。
结束
比我还狠毒耶!
理性深刻的思考
令人发指的罪行
骇人听闻的摧残
结束
开县师范学校语文组
李跃进设计、制作
2001年4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