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5短文两篇 ‎(一)《谈读书》‎ 学习目标:‎ ‎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发挥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1‎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简介作者 ‎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积累运用 ‎(1)、注音 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肾 阐证 吹毛求疵 ‎(2)、释义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合作交流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⑴ 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⑵ 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3、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2、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⑴ 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 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 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精读品析 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用比喻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使读者懂得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生动形象。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例3“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射箭……漫步……骑术……,”‎ 用比喻的方法论证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第二课时 ‎(二)《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 ‎2、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3、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归纳知识性杂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2‎ 一、导入新课。‎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二、作者简介: ‎ ‎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三、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 (1 )“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 (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探究质疑 ‎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 例证法。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 ‎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2、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竿充数”辩     (揭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