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他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如右图)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若当时一个商人要从江都经运河贩运商品到涿郡,他首先要经过的应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艺的发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 )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
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C.武则天创设殿试制度
D.唐玄宗亲自面试应试者
4.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
B.虚心纳谏,变革礼仪制度
C.善于谋略,选准作战时机
D.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了历史先河
6.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所描写的城市是( )
A.唐都长安城 B.北宋东京城
C.南宋临安城 D.明朝北京城
7.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
D.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8.“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的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9.清朝诗人赵翼这样评价李白的诗:“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说明李白的诗具有的特点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想主义
10.唐三彩在当时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模仿,比如:在唐朝同时期出现了“新罗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等。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外交流频繁 B.文化易于模仿
C.民族关系和睦 D.重视农业发展
11.如果给右图的鉴真塑像加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2.“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19年时间,110个国家,5万里行程。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佛教东来 B.玄奘西行
C.班超经营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
13.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隋朝的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14.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
15.“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之后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后期的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臣,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政事,也不能称职。
材料二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材料三 上(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材料一对科举制度持怎样的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对科举制度持怎样的态度?其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做法。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类雪似银”“如冰似玉”。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
(2)唐朝发达的手工业中制瓷业尤为突出,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两种瓷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治世局面?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治世局面的表现。
18.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厉精为治】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大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杜佑《通典》
【民族交往与交融】
材料二 关于唐蕃之间交往的两幅图片
【对外交流】
材料三 在贞观年间,一位伟大的僧人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社会风气】
材料四 有关唐代社会风气的图片和诗句
【引领潮流】
材料五 在隋唐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英]韦尔斯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为开创盛世局面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汉藏之间哪一历史事件?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据他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这部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图片和诗句反映了唐朝时期怎样的社会风气?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五中韦尔斯为什么说中国呈现的繁荣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
答 案
1.C
2.C 解析: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四段,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观察图片可知,从江都到涿郡首先经过的是大运河的邗沟段。
3.B
4.A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太子成年礼和进攻突厥的战争时间定在农闲的时候,说明唐太宗以民为本,避免干扰生产。故选A。
5.A
6.A 解析:诗句中围棋棋局、菜畦都是很规整的事物,是就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而言的。故选A。
7.B 解析: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民族的拥戴,这是民族关系友好的原因。故选B。
8.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诗句体现的是汉人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反映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B项体现的是鉴真东渡日本,C项体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兴盛景象;D项体现了万国使臣对唐朝皇帝的朝拜。能够证明唐朝兼容并包社会风气的是A项。故本题答案选A项。
9.A
10.A 解析:唐朝时期很多国家和地区模仿唐三彩,说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比较频繁。本题选A。
11.C
12.B 解析:根据材料“19年时间,110个国家,5万里行程”“圣地”“佛陀的故乡”可知,材料描述的人物是玄奘。故选B。
13.D 解析:根据诗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很多诗句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故选D。
14.D 解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高峰时期,在唐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本题答案为D。
15.D
16.(1)反对态度。出身贫寒的人不熟悉朝廷的政事及礼仪。
(2)赞成态度。科举制打破了贵族的世袭垄断特权,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维护封建统治。
17.(1)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发展。
(2)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
(3)唐玄宗。人口众多,仓廪丰实,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18.(1)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的民族政策或与少数民族和亲)。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开放和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5)理解: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唐朝走在了时代潮流最前端;唐朝具有极强的开放心态,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形成唐文化圈;唐朝政治开放,经济发展,在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很有建树,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