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 选择题
1.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主要反映了 ( )
项目
钢产量
原煤产量
发电量
机床产量
食品加工
粮食产量
年增长率
60%
19.0%
135.20%
354%
8.20%
3.70%
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年)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1
A.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B.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基础雄厚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高速发展
D.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进步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4.近年来,小汽车已进入中国的许多普通家庭,大大便利了大家的出行。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 (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5.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9.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哪项措施,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 )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改革共同反映了我国 ( )
A.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B.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历程
C.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D.工业化逐步发展的实践
12.下列关于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二者实行相同的经营方式
B.都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13.从1954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北京同仁堂的经理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
A.严重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B.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改变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D.实现了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4. 制作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线索,下列时间轴包含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 )
A. A处为国家的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
B. B处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C. C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D处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5.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16.1953年,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经过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摘编自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
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经济建设实践”是如何开展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又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因素。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B 7.D
8.B 9.A 10.B 11.C 12.D 13.D
14.A 15 A 16.B
17.(1)历史背景: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中苏友好;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国家已经控制经济命脉。 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
(3)取得民族独立;实行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不断改革经济体制;科教兴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