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
1
课
标
要
求
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战争;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
习
目
标
1.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
3.知道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时代背景、主要事迹和结果,感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爱国情怀。
评
价
任
务
1.识读地图,画出西洋的地理范围。
2.自主学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以及戚继光抗倭的具体经过。
3.材料解读,归纳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观看视频,了解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作用。
4.材料分析、合作探究,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学
习
过
程
一、导入
回顾汉唐以来中外交流的史实。设疑-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具体表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进一步追问:郑和是谁?西洋在哪里?
二、正式授课
1、郑和下西洋
①展示郑和像及相关资料简要了解郑和,接着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找出西洋的地理范围,并在课本地图上进行标注。
②对于郑和下西洋,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作出了高度评价,展示材料“
明代海军(郑和时代),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那么李约瑟博士为何会对郑和下西洋有如此高的评价?展示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及课本内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1405-1433年,7下西洋,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提供西方航海家远航的相关资料与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得出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结论。
③如此规模浩大的远航,是什么在支撑着?提供相关资料——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郑和船队最大的海船长44丈4尺,宽18丈,立九桅,挂十二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短宽型船体的设计,体现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行驶起来平稳安全。船队航行中兼用天文与水罗盘导航。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经济: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技术: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个人: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在此条件下,郑和得以七下西洋。
④那么郑和为什么要去西洋呢?给出材料——材料一: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二: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材料三: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奇珍异兽等。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经济目的:获西洋珍奇,发展海外贸易。在此目的的驱使下,郑和远航都带了哪些东西呢?展示相关图片,学生了解。
⑤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则播放相关动画视频。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由此引出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
①
倭寇指什么?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集团。为什么会出现倭患?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日本国内社会动荡;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展示相关材料说明倭患严重。
②在此背景下,明王朝派出了年轻的将领进行抗倭——戚继光。展示相关资料,简要介绍戚继光。
③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了解抗倭的具体经过。
④最后评价戚继光抗倭,知道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来自海上的威胁依然存在——葡萄牙。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具体表现: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但澳门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体现为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从积极主动的对外交往到被动抵御侵略,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其背后折射的是国力的变化。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逐渐衰弱。同一时期,世界通过海洋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也更加频繁。那么通过本课学校,你们从中收获了什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思考。知道对外政策与国家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以及戚继光抗倭这一反侵略战争,理解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板书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交往——郑和下西洋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
二、冲突——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晚期,国力日渐衰弱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