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5课《秋天的怀念》01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02中心思想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决心。03重点字词1.生字瘫痪( tān huàn ) 侍( shì )弄 捶( chuí )打 憔悴( qiáo cuì) 絮叨(xù dāo) 诀别(jué bié ) 淡雅(dàn yǎ ) 仿膳(shàn) 翻来覆( fù )去 喜出望外憎恨(zēng)创伤(chuāng)2.解词
侍弄:经营照管。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絮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感到高兴。第6课《散步》 莫怀戚01文学常识《散步》作者是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02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03重点字词1. 生字信服 分歧( qí ) 一霎(shà ) 粼粼( lín lín) 各得其所2. 解词信服:相信,佩服。
嫩芽:初生而柔弱的芽苗。 分歧:差别;不相一致的地方。 取决:决定。 拆散:分散。 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水、石的明净。 一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一会儿。 各得其所: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适当的安排。 熬:忍受,艰苦支持。第7课 散文诗两首01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 《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2.体裁介绍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02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 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03重点字词1. 生字并蒂( dì ) 桔梗(jié gěng ) 匿笑(nì ) 沐浴(mù yù ) 祷告(dǎo ) 姊妹( zǐ ) 亭亭( tíng ) 徘徊(páihuái ) 遮蔽(zhē bì ) 心绪(xù ) 流转( zhuǎn ) 荫蔽(yīn bì ) 菡萏(hàn dàn) 攲斜(qī)2.解词匿笑:偷偷的笑。匿:隐藏,躲藏。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 阻塞,妨碍。
繁杂:繁琐而杂乱。 烦闷: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 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遮蔽:遮挡;拦挡 。覆盖:遮盖;掩盖。 心绪: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荫蔽:遮蔽;隐蔽;庇荫。 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菡萏:荷花。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01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两篇课文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02中心思想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03重点字词(一)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 差(chā)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 谢道韫(yùn)(二) 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三)古今异义1、儿女 : 古义,子侄辈; 今义,子女。2、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某地。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四)一词多义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②相顾惊疑。 顾:看。(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如:三顾茅庐)2、信:①则是无信。 信:信用。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③必以信。 信:实情。2. 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②如期完成。期: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③以期发展。期:期待,等待。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jī ):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期年:满一年。(五)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六)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暴风骤雨)。4、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5、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7、下车引之。 引:拉。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04翻译《咏雪》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郎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径直走进家门头也不回。05理解问答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2.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2)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答:(1)“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2)“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3)形容飞雪的比喻句:(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 白《北风行》(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 愈《春雪》(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