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初一语文授课计划授课内容课时散文知识点+练习题3记叙文知识点+练习题2作文:文章结构2小说知识点+练习题3文言文知识点+练习题3古诗知识点+练习题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散文一、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六、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散文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一、题目设题类1.题目的含义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2.题目的作用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4.寻找线索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二、情节设题类1.概括全篇情节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三、人物形象设题类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答题格式(思路):
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缺点如上。(评价人物要全面)4.补写人物心理答题格式(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四、句子设题类1.重点句子理解(作用)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2.描写句理解(作用)(1)人物描写句答题答题格式(思路)(2)自然环境描写句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社会环境描写句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3.文采句赏析答题格式(思路):修辞+内容+情感五、段落设题类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答题格式(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结构)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六、词语设题类答题格式(思路):解词+内容+情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七、记叙顺序设题类常考的是倒叙、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答题格式(思路):记叙顺序是倒叙,作用是先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或最引人的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记叙顺序是插叙,作用是补充了……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翔实,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八、写作(表现)手法设题类常考的手法是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象征、巧设悬念等。答题格式(思路):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突出了(作用是)……(往中心靠拢)。九、阅读感受设题类看是主观题,实则有倾向。任意挥洒也可,但更要关注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与作者站在一边,作者的意思就是最保险、最稳妥的答案,只是让你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而已。注意语言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简洁有文采。(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多用四字词)十、批注类自己去发现文章中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手法等。批注可以从语言、情感、写法、感受、联想等方面入手。批注更讲究语言文采,可引用成语、名句,多用对偶、排比等。多用四字词。十一、表达方式设题类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1.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其画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十二、就文章中心设题类答题格式(思路):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1、概括中心:本文记叙(描写、说明)了……,表现(赞美、批判)了……。2.找主旨句:(1)标题(2)文末议论、抒情句。十三、修辞设题类辨识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征。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夸张:突出特征,解释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练习题长大 ①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体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②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 ③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④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⑤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⑥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超出自己,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惟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你要想,我们青春的每一个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1.作者认为“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因为青春拥有、、和。(4分)2.从全文看,作者告诫我们的是。(3分)3.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语句“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的理解。(4分)4.你认为“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的,除了文中这“四堵墙”还有什么?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述你的见解。(4分)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cuì()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ɡ1ónɡɡ()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选自苏雪林《绿天》) 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记叙文文学常识1、文章体裁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4、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7、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 8、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 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9、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赞颂了“……”表达了“……”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1)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11、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12、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1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题套路: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15、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16、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17、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18、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19、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2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①肖像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神态描写 ④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2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2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照应可以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2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7、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28、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生命真情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的句子。(4分)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4分) 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4分)不老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有删改)1.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2分)2.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2.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2分)作文记叙文写作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同学们都很想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至少必须具备有一下条件之一。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条件: 1、语言好 指优美、诗化、幽默、俏皮、充满哲理、充满智慧、充满情趣…… 如《春》。 2、主题鲜明、深刻 指文章要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思想。 如《山中避雨》。 3、细节生动、别致 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能记住其中的细节。如《孔乙己》。其实,作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广泛的阅读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加分。对记叙文写作中的开头、结尾、细节描写、写出事件的波澜、使语言鲜活等六方面进行指导,配以大量实例,实用情强。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就好像拉琴之前的定音,音定准了,拉出的曲子就会动听。开头要新颖漂亮,引人入胜,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几种常见的开头:(1)开门见山。如:《妈妈的留言条》我觉得,在我们同学中我收到的留言条最多。 (2)开头概括全文。如:《春节晚会观后》:春节晚会是一道丰盛的晚宴。献给全国人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观众,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和道德水准。(3)介绍写作动机、缘由。如:《明月赋》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月亮。不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田野上,只要皓月当空,我总是深情地仰望着它。我曾多次地想,有一天,我要亲自写一首诗,一篇文章,来描绘它,赞美它。(4)开头先写外貌。如:《幽默而深沉的笑星》一只硕大的鼻子,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一个寸草不生聪明绝顶的脑袋——历年的春节晚会假若没有他出场,观众便觉得没有着落,像是少了点什么。这就是陈佩斯和他的“明星效应”。(5)倒叙开头。如:《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得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6)用名人名言开头。如:《话时间,抓今天》“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寻找着时间的真正价值。(7)用故事开头。如:《“小马过河”的启示》
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读罢这则寓言,我禁不住为小马妈妈的教子有方而赞叹!(8)诗歌开头。“兰陵美景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读着这首诗,忽然,想起两则故事。(9)景物描写开头。如:《搬家》春风吹拂着道边的杨柳,温暖的阳光照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载着家具的大卡车,和着它装载家具的轻微碰撞声向新居驶去。(10)议论开头。如:《种子赞》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堪称伟大的东西,实在很多。可我想到,其中一个是不可忘却的,那就是种子。(11)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的开头。如:《“傻气”和“实在”》爸爸说姐姐“傻气”,妈妈说姐姐“实在”。因为“傻气”,爸爸不大喜欢姐姐;因为“实在”,妈妈又特别喜欢她。过年时,因为一张年画,这一“傻”一“实”的评论,又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爸爸和妈妈几乎争吵起来。总之,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需要,根据内容和体裁而定,不说与题目无关的话。结尾例说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凤头豹尾”。也就是说开头要新颖漂亮,结尾要刚劲有力。精彩的结尾对文章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为文章锦上添花。 最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性结尾 如《我爱班集体》 这件事不仅使同学们深深地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集体了。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尾了,好事有好的结果,坏事有坏的结果,用事实的结果做结尾,有利于表达中心思想。 二、总结性结尾。如:《父亲的臂膀》合上日记本,我感觉到我有多么幸福。他的爱一直都平实而真切的支撑着我,再看那些点滴小事,透过岁月的洪流闪着温暖的慈爱的光芒。那是一占都不得不逊色于母爱的宽厚深沉的情感,是爸爸对我的保护。 三、启发性结尾如《“傻气”和“实在”》同学们,请你们帮忙评评理:姐姐究竟是傻气呢,还是实在?在年画问题上,姐姐的做法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妈妈说得对呢,还是爸爸讲得有道理?启发性的结尾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引导读者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四、抒情性结尾如《青春红似火》一颗红松洒落无数松果。你看,那些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它们必将长成松林。它们身上也将刻着时代的年轮,英姿挺秀,万年长青。作者以红松作比,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无限崇敬之情。 五、篇末点题。先叙事实,最后揭示写作目的,点明题意。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总之,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能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体。谈作文拟题技巧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题目。”
亮丽的题目,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亮丽的题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与这样一双眼睛对视,一瞥之间,顿生好感。在考场作文中,若能从“人人心中有”的意识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标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一、拟题的方式记叙文拟题 1、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式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全文的线索作为文章的标题。 4、点题式:文章的标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文章主题。 二、拟题的原则 1、追求简明简明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简和明。 2、追求醒目只有摄人魂魄让人过目不忘的题目,才能勾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 3、追求新颖新颖的题目,富有情趣,能先声夺人,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影响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结构。 三、拟题的方法 1、引用诗文名句、歌词广告。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枝红杏出墙来”。“勿发善小而不为”“我的未来不是梦”、“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2、化用诗句警句、歌词广告。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生活不相信眼泪”;“可畏天下父母心”;“东风一夜花千树”。“都是分数惹的祸”“背起爱的行囊” 3、违反常理,造成悬念。 “感谢你的敌人”“胖的感觉真好”,“往事并不如烟”,“我看宋江非好汉”、“真想做差生”,“名师未必出高徒”、“为‘攘鸡者’喝彩”。 4、巧用数字、公式和标点。“W=X+Y+Z”“7+1>8”,还有“我的2008”、“?和0”、“选A?选B?”、“现在?现在!” 5、巧用修辞。 “爸爸的爱像白开水”、“火枪手——献给老师”;“有一匹靠自己的黑马”;有的用借喻, “我叫‘把握’”、“地球就诊记”、“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 “写满爱的社会”、“即使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成长的路上沾满启迪”。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不也是一道考题吗?”、“成才全靠父母吗?”。“苦咖啡”“选A?选B?” 6、以一组新颖独特的小标题取胜。
片断组合作文很受学生的青睐,它的特点是眉目清晰,一目了然。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糨是文章特殊的凝练概括形式,在拟题目时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素,还要争取醒目、新颖。 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断,分别写了“还老树一片美丽的葱绿”、“还小河一片澄清”、“还老马一片乐土”,这些醒目的小标题洋溢着对自然的呼唤,对绿的神往,传达出对环保的呼唤这一深远的主题。 还有一些极具个性的题目,如“狂生日记”、“我是差生我怕谁”、“那角落,那学生”、“用第三只眼睛看世界”、“这只狗,我喜欢”等,或幽默或冷峻,或朴实或艳丽的标题,都具有针对性强、个性鲜明的特点,这样的标题同样能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吸引读者的视线。 细节决定成败中学生写作文,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做不到具体生动。有的同学写的故事框架很好,却很难打动人,难以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细节,缺少真实细腻、饱含真情的细节描写。细细揣摩大师的名篇,能够感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细节,而并非每一个部分。一、用细节激活读者情感 生活中感人的情景往往是朴素的,生动的,我们在记叙描写时要做到真实自然,原原本本地再现出自己被感动的地方,就同样能感动别人,这也是好文章能让我们感动的秘密之一。史铁生的名篇《秋天的怀念》里的一个细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这段话作者用“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来表现“我”的暴怒无常,点到为止,不作展开,却极具冲击力,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表现母亲的悲伤和慈爱,用的却是更精致的细节。母亲看到儿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那种无奈,那种牵挂,那种对儿子内心痛苦的理解,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了。儿子平静下来了,母亲又“悄悄地”进屋,“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眼边红红的”,一个细微的神态,透露出母亲无限悲苦的心情;“看着我”,三个字,一个动作,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怜惜,蕴含着无限深情。几个简单的汉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平凡的动作,平凡的情景,经过大师之手就变得不同凡响,感人至深了。其实,大师们并不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只要我们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够练成金手指。 二、用细节传达人物神韵 小说中许多虚构的人物,却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对他们成功的塑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富有个性的细节。 再来看看《红楼梦》中一段“笑”的描写: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一段描写每人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无羁都已尽收眼底。每人的年龄、身份不同,笑的方式也不同。长辈们、主子们可以无所顾忌,小丫头们却不感放肆,虽然无不“弯腰屈背”,却只能“躲”、“忍”,还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短短的一段话,人物个性、等级尊卑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三、用细节彰显文章主旨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 曾看过一篇名为《等待》的小小说,主要情节是:儿子一再许诺星期天带母亲去离家不远的万寿宫游玩却从来没有兑现,使老母亲热切的盼望一次次落空,终于变成失望以至绝望。 文中反复出现这样的细节: 星期天到了,她见光就起床,把银丝般的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还换上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坐在卧室里等,等儿子带他去万寿宫。 而文章的结尾却是: 星期天到了,穆家婆躺在床上没起来。 又一个星期天到了,穆家婆又躺在床上没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相互照应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心由热到凉的过程,一场等待终成空,老人已没有了起床的心气和力气,可见儿子的行为对老人的伤害之深。文中没有一字指责儿子,可读者读后无不气愤,作者的态度已通过他笔端的细节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 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切入点,譬如:每个学生都遇到被人作为榜样,或父母整日以别人作榜样激励自己的情况,但很少想到把它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在2004年大兴区中考满分作文中,就有一个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以此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叔叔阿姨需要我》,写了自己因为有很多人等待我做榜样而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写得简洁流畅,以选材角度新颖而广受好评。 写出事件的波澜 无论侧重写人的文章,还是侧重写事的文章,都不得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没有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以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同学们要把自己的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不可不重视各种写作的兴波之法,也不可不汲取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和营养。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方法很多: 一、巧合法二、误会法三、悬念法四、翻转法 五、断续法 六、对比法 七、抑扬法(褒贬法) 八、交织法 九、剥笋法 十、心理变化法最后两点: 一、写作方法在行文中常常是综合运用的,那样更容易使文章写出波澜。 二、各种艺术手法都源于生活,叙事之所以有波澜,有曲折,不仅是为了扣住读者的心弦,更主要的是由文章所要反映的客观对象——生活事件或人物性格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所决定的,我们对于文章的曲折生动性的追求,也要以如何有助于达到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为依据,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五)语文表达差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在平时强化训练和总复习中,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指导: 一、审题仔细推敲 二、立意文以载道 立意是很重要的,它是文章的灵魂。学会以小见大、以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 三、选材精当独到 新颖独到,所谓独到,就应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题材会引发阅卷者的好奇心。 四、构思新奇巧妙 五、表达情文并茂 首先要在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令阅卷者满意;其次,要旁征博引,丰富语汇,充实内容。第三,要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力求语言活泼生动;第四,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使行文摇曳生姿。另外,句末多用上几个恰当的语气词也是好的,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总而言之,考生应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想方设法给文章润色,增强表达效果。但必须牢记,语言表达应有感而发,流露真理,切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堆砌词藻,那势必会适得其反。 六、文面整洁美好七、字数宁多勿少我们最怕写作文。其原因一是缺乏材料,写作时感到无事可写,无理可说,无情可抒。二是没有掌握方法和规律,产生惧怕心理,越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怕,长此以往,我们就不愿写作文了。但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高。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取材聚事能力。 一、掌握好的观察方法。 二、多读书。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激发联想、想象能力。联想和想象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使原始材料升华所必备的条件。 其次,对作文要求“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被动句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xāun,遗忘。(4)[戒]警告。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1.(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B.“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批人马呼啸席卷而过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C.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明了词人本次打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射杀猛虎。D.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弯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2.(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赤 壁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C.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D.诗歌咏史怀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3.(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正确的一项()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4.(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蝶恋花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题目“蝶恋花”巧设比喻,含蓄表达了这首词思恋怀人的主题。B.上阕塑造了一位在暮色中登楼远望,因相思而忧愁的主人公形象。C.下阕情景交融,展现了主人公苦中求乐,仍难遣愁绪的过程。D.本首词围绕“春愁”,写尽怀恋意中人的缠绵相思。
5.(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使至塞上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颈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尾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探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6.(2019·改编题)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