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2.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与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重庆谈判(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②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③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时间:1945年8—10月。(3)结果: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斗争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3.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同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2)重点进攻
4.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第二条战线有何作用?提示把中国革命推向高潮,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进程。
结论要语辨一辨(1)蒋介石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2)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为解放战争的到来争取了人民的支持。(√)(3)国民党军队发动向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提示国民党军队发动向中原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4)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时间:1947年夏。(2)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3)意义: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概况国共军队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2)内容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④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北平和谈(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2)时间:1949年4月。(3)结果: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6.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1—23日。(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7.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2)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4)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四子目关于土地改革的“史料阅读”,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提示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论要语辨一辨(1)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目的是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2)为尽快结束战争,与国民政府代表团举行北平谈判,彻底揭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阴谋。(√)(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国民政府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情境探究]视角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材料目前与共产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共产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清剿之。——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有改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谈判的目的和本质。提示“假和平、真内战”。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本质上是维护其独裁统治。
视角2重庆谈判的认识材料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摘编自张小满等《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背景,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提示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召开雅尔塔会议,形成美苏控制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方法突破]1.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2.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异同(1)同: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都是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两手策略;中国共产党在和谈中都占据了有利地位,同国民党作斗争;都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方案;和谈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2)异:重庆谈判是国民党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失利,为赢得喘息时间以伺机反扑而提出的;两次谈判最主要的不同是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应用体验]【例1】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6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以大字标题刊出“蒋主席电毛泽东,请克日来渝共商国是”的新闻,抢先摆出要“谈判求和平”的姿态,20日、23日,蒋介石又连续发出两封电报,要求毛泽东到重庆“共定大计”,且“已准备飞机迎接”。国民党的这些举动,意在(C)A.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B.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C.博取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D.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
解析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博取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故选C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表面上表现积极的和谈态度,顺应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实际上却是积极备战,排除A项;国民党虽表明实现国共和谈的决心,但实质上在谈判中却始终未在政治、军事上达成一致意见,排除B项;国民党营造民主建国的和平氛围,目的在于转移舆论压力,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毛泽东赴重庆举行谈判②渡江战役③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④淮海战役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解析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举行谈判;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起渡江战役;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A项符合题意。
2.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C)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D.引诱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解析蒋介石提出“政令、军令之统一”是出于其真实的目的,本质是要坚持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故C项正确。
主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情境探究]视角1中国共产党的策略与斗争材料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该一时的比群运还紧急还重要,一时的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提示措施:鼓励参军参战,军事动员;开展生产运动;土地改革;加强在国统区的斗争;发动宣传攻势,占据舆论阵地;正确的战略战术。
视角2胜利的进程材料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成就。提示背景:三大战役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北平和谈破裂。军事行动:渡江战役。成就:迅速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方法突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应用体验]【例2】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指示(C)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主要是为了适应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故选C项,A项错误;此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在乡村,故B项错误;土地政策变化的目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D项说法错误。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以上描述的是(D)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2021·山东学业水平)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B)A.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
3.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军队严格执行纪律,不入民房,露宿街头(见下图),美国杂志《生活》评论道:上海国民党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说明了(B)A.美国放弃扶持国民党B.人民解放军赢得民心C.人民解放军大公无私D.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解析人民解放军的这种做法有利于赢得民心,故选B项;材料中的评论只是美国杂志的评论,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军纪严明,绝不扰民,而非大公无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解放战争的整体局势,排除D项。
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B)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题干材料的内容是对干部培训的正规化要求和内容的转变,突出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培训,由此,联系时间信息“1948年10月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形势已经明朗化,中共中央已经着手储备国家建设管理的人才,故B项正确;当时土地改革已经在解放区内取得丰富经验,与题干材料要求的干部培训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生产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展开的,与本题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C、D两项均错误。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