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战前期的主战场1.重大战役
2.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时间:1938年6月。(2)内容①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②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民族工业和高校的内迁(1)内迁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论持久战》,毛泽东对中国抗战战略态势发展有何预见?提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战的胜利最终属于中国。
结论要语辨一辨(1)国民政府组织多次会战,迟缓了日军进军的速度,使日军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台儿庄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提示平型关大捷。(3)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4)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防御阶段(1)敌后战场的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2)敌后战场的作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3)沦陷区的抗战①开展抗日宣传,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②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相持阶段(1)发动百团大战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以封锁沟的军事政策②时间:1940年8月至次年1月。③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④结果:取得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2)打退反共高潮①背景: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②策略: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3.根据地建设(1)经济①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②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2)政治统一战线性质、民主合作精神①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②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北方敌后,面积大,集中连片。历史概念判一判
三、东方主战场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①背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②形成: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中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开罗会议①召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②内容: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4)中国战场的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抗战的胜利(1)中共七大
(2)过程①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②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③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④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
(3)意义①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②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③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旁栏边角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提示中国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要语辨一辨(1)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2)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并赋予其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容。(√)(3)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意味着中华民族完全实现了民族独立。(×)提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境探究]视角1正面战场的抗战材料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据着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战时兵力约有2.2万人,马5800匹,步骑枪9500支,轻重机枪600余挺,各式火炮108门,战车24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制为官兵约1.1万人,步骑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328挺,各式炮46门,掷弹筒243枚。尽管战争初期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以持久的。——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正面战场抗战艰巨性的原因,并概述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提示原因:日本经济发达;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占据优势;侵华蓄谋以久,准备充分。中国经济落后;军备陈旧;被动应战。意义: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展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赢得了向内地转移的时间,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
视角2敌后战场的抗战材料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没有被难倒。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舞台的真正主角,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抗日民主根据地聚集的是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具体地分析存在着的困难方面和有利方面,强调在新的残酷的斗争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广大根据地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思考根据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提示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充分发动群众,壮大抗战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方法突破]1.抗日战争的特点
2.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区别项目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武装力量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战区阻击敌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作战规模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应用体验]【例1】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C)A.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精神B.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
解析材料重在强调蒋介石指挥淞沪战场的决心和力量,体现了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正面战场抗战,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A项;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企图,排除D项。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1937年,中国守军同日军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会战,毙伤日军四万多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该会战是(D)A.枣宜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
2.下图是对某革命军队的描述。该军队是(D)★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来★1937年9月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A.东北人民革命军B.东北抗日联军C.新四军D.八路军
主题二 东方主战场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情境探究]视角1东方主战场材料中国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和重要基地,直接支援与配合了其他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昆明、成都、桂林、衡阳、衢州等地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东京及其附近的战略目标,并积极营救盟军飞行员,直接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提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视角2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提示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方法突破]1.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2.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应用体验]【例2】参加抗日战争的族别之多、人数之众、地域之广、方式之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之可歌可泣,均创下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壮举。正如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夕指出的“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据此可知,抗日战争(C)A.是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B.推动中华民族开始觉醒C.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是一场空前浩大的团结的全民族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故选C项;抗日战争主要是一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革命,而非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排除A项;“开始”表述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排除B项;D项仅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之一,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下表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捐款的部分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A.抗战得到了海外华侨支持B.亚洲华侨捐款的人数最多C.抗战得到各国政府的帮助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抗战得到了海外华侨支持,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华侨捐款人数,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华侨捐款,不是各国政府的资助,C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项排除。华侨所在地区捐款数额(国币)菲律宾1710万元西欧1700万元澳大利亚540多万元
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以上。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C.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析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长,取得成果大,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中国牵制的是大部分,而非全部侵略势力,排除B项;材料与反封建无关,排除C项;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
3.在近代,宝岛台湾曾与祖国分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A.五四运动爆发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胜利D.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