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2.海陆兼备的大国(1)领土四至: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2)陆地: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3)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依次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4)既于我国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是:朝鲜、越南(5)岛屿: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6)我国的内海:渤海、琼州海峡。3.行政区划(1)目的:我国疆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好民族团结。(2)划分级别:省、县、乡三级(3)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①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②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③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或滇、桂、粤、台。
(4)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江西省—赣—南昌市;广东省—粤—广州市;福建省—闽—福州;浙江省—浙—杭州市;湖北省—鄂—武汉市;湖南省—湘—长沙;安徽省—皖—合肥。(5)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4.12亿,(不包括港澳台人数),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影响:①积极方面: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②消极方面: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3)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严重(4)人口政策:①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②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2.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东密西疏)。(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面积人口东南部43%94%
西北部57%6%(3)原因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降水稀少,自然环境恶劣。②社会经济方面: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③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第三节:民族1.中华民族大家庭(1)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2)民族节日:蒙古族----那达慕节;藏族----雪顿节;苗族----苗年;傣族----泼水节;壮族----三月三歌节2.民族分布特点(1)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主要分布地区: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沿边地区)地区。(3)民族政策: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民族:回族(5)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数量最多的省区:云南省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地形①含义: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②比例: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③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④我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我国地势影响:(1)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有利于农业生产;(2)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第二节:气候1.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气温特征:南北气温差异大(2)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2.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1)夏季气温特征: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2)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3.我国温带带的划分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果苹果、梨柑橘香蕉、椰子代表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4.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岛的火烧寮,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4)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5)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6)干湿地区划分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植被农业类型、农作物湿润地区800mm以上森林种植业、水稻半湿润地区400--800mm森林草原种植业、小麦半干旱地区200--400mm草原畜牧业为主干旱地区200mm以下荒漠5.我国气候的特征是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6.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7.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类型形成源地风向性质夏季风海洋(太平洋、印度洋)东南风、西南风(偏南风)温暖湿润冬季风陆地(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东北风(偏北风)寒冷干燥
第三节:河流1.我国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2.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分河流是额尔齐斯河。3.我国最大内流河是塔里木河。4.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5.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比: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7.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最大的水利枢纽是三峡大坝。8.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9.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10.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11.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1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13.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桃花峪。14.黄河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上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凌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地上河、凌汛加固黄河大堤第四节:自然灾害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4.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5.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种矿产资源等。3.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4.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2.土地类型构成特点: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3.地区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耕地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东部湿润、半湿润山区林业草地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畜牧业难以利用的土地西部内陆干旱地区4.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5.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第三节:水资源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西北地区。3.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4.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兴建水库。5.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是跨流域调水。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6.南水北调分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方案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2)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3)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7.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价运速运量运货选择依据铁路运输火车较低较快较大大宗,笨重,远距离公路运输汽车较高较慢较小鲜活易变质,近距离“门对门”水路运输轮船最低最慢最大大宗、笨重、远距离航空运输飞机最高最快最小贵重,急需,数量少,远距离管道运输管道液体、气体“西气东输”2.我国铁路网络:东密西疏。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快),分布(密集);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慢,铁路网稀疏。3.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4.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北京、上海、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第二节: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东西西部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
差异种植业少量分布在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种植业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东部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南北差异北方地区耕地旱地农作物小麦、甜菜、大豆、花生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耕地水田农作物水稻、油菜、甘蔗作物熟制一年二熟或三熟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特点: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3.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国家政策、交通运输条件4.农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第三节:工业1.工业及其重要性:(1)含义: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在加工。(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现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2.我国工业的分布:(1)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2)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3.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1)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2)分布特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3)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硅谷。(4)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称为“中国光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