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与晋侯朝拜周简王,会同刘康公、成肃公准备共同伐秦的时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他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推断当时的情况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君主直接控制地方C.分封制已彻底瓦解D.宗法制受到了挑战【答案】D 【解析】材料“刘康公对成肃公在社庙接受祭品时失礼不敬的行为强烈不满”说明当时成肃公在挑战宗法制,而刘康公则力图维护宗法制,故D项正确;《左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当时君主专制还没有建立,排除A、B两项;春秋时期分封制虽然已经走向瓦解,但还是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2.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答案】D 【解析】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说明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秦统一以前已出现,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故A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故C项错误。3.“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可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但也导致各个部门效率低下,故C项正确;材料“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 4.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答案】C 【解析】元朝中央政府通过将地方行省的军事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进而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行省的监控力度,这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权威并提高政令的执行力,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官员的权力都是源自中央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地方权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5.格罗特在《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辞。”作者的观点是(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C.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D.直接民主过于泛滥【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格罗特认为在雅典的陪审法庭上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法官的判决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但并非“具有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演说并不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D项错误。6.学者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为此,近代英国(  )A.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B.逐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C.开启1832年议会改革进程D.进一步扩大内阁行政职能【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政治参与问题”,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阶级壮大并要求获得参政权力,从而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体现了政治参与的扩大,故C项正确。7.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都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为伯莱塔手枪;得克萨斯州,军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为柯尔特手枪。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A.三权分立原则B.联邦制原则 C.中央集权制原则D.人民主权原则【答案】B 【解析】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联邦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材料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故B项正确。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  )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可知,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故C项正确;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议会共和制,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立法机构权力较大,并未强调法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不能说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故D项错误。9.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合中国【答案】B 【解析】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古德诺的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故B项正确;材料是袁世凯的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无法说明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古德诺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故D项错误。10.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政协由之前代替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转而变成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说明其职能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11.《史记·商君列传》等记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变法还规定了相同的租税,“舍地而税人”。这些做法(  )A.刺激了农民对土地的追求B.使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C.以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D.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舍地而税人”可知,商鞅变法中的这些措施通过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排除D项;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秦朝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制才得以确立,排除B项。12.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如果不包括中国,1987年至1998年全球贫困人口总数增加了8200万。但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球贫困人口总数减少800万。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主要得益于(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B.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C.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是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材料二 《旧唐书·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 ,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代制度。《资治通鉴》: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古代的人治与法治》(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皇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影响:易因皇权专制而导致暴政;易导致国家决策的失误。(2)制度:三省六部制。意义:客观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央行政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有利于提高国家行政决策的正确性。(3)变化:皇权由不受限制到受到制度的制约。原因:秦汉时期国家决策机制尚未成熟;唐朝完善了国家行政决策机制;封建君主为维护“家天下”统治的需要。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就其才能而言,并非是杰出的政客或政治家。假使以更精明能干的人充任法国总统,法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走向另一不同方向。共和派不信任那些声望很大的活动家,因为他们有能力恢复令人厌恶的君主制度。共和派通过修宪使总统的权力缩小,总统渐渐不能行使重要职权。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对宪法修正案的提出并无任何限制,总统或各部部长均可提出宪法修正案,议会两院的任何一院也可提出宪法修正案。1884年曾通过一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政体不能提出修改。在修正不多的情形下,宪法还能适应较长时期的社会需要,是因为它有习惯的持续发展。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中,虽规定有内阁,但内阁如何运用,内阁总理地位如何,则都靠习惯的发展。总统不得连任,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的对象等也都是习惯的产物,并非法律的规定。1875年宪法以其简要精练、随社会形势的发展而被灵活运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政治形势。——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材料反映了近代世界政治的若干现象,请从任一视角提炼历史现象,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这一现象。(要求:评价须史论结合,论证辩证全面)【答案】[示例]现象:法国政治的习惯传统和宪法修正的灵活性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评价:法国共和制是通过“一票共和”来确立的,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从辩证的角度来说,这“一票”毕竟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后来通过修宪,确认共和政体不能修改。同时,法国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逐渐形成了总统不能连任以及总统不成为议会讨论对象的习惯,总统权力得到限制。所以,法国政治的习惯传统和宪法修正的灵活性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