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2)通过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主要措施,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流砥柱作用的具体表现,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3)通过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启思导学1】阅读教材第139页“史料阅读”和下图。蒋介石为什么会向八路军参谋处发来贺电?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平型关大捷后的第一一五师一部
提示原因: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共同抗战的盟友,蒋介石向八路军参谋处发来贺电。地位: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胜利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1.防御阶段会战时间背景结果意义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日军进攻上海,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会战时间背景结果意义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在台儿庄歼敌一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抗战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1)第三次长沙会战①背景: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②时间:1941年12月。③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工业和高校内迁①背景: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与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但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②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③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时空界定重要时段划分(时空观念)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概念阐释《论持久战》1938年发表。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过程①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②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2)意义: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图示巧记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
2.百团大战(1)背景: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2)战果:八路军发动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3)意义: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皖南事变(1)背景: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2)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3)结果: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1)土地政策: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2)经济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3)政权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概念阐释“三三制”“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原则。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强调敌后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使统一战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示解史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相互之间关系的变化
三、东方主战场1.背景(1)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2)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2)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目的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时间1945年4—6月地点延安主要内容①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②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组织路线: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意义全党达到了空前团结
2.日本投降(1)背景①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②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在东北消灭关东军。③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过程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②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3)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
【启思导学2】结合下面材料,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历史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数据示意图
提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军民伤亡人数最多;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的主要兵力,对侵略者的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3.意义(1)近代首胜: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大国重立: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3)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项目材料出处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项目材料出处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项目材料出处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中国军民在十四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朗等《中国近代通史》四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
情境解读材料一反映了全民族抗战。材料二反映出两个战场的互相配合。材料三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以及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四反映出在抗战期间,以民族斗争为中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互动探究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提示(1)全民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复杂性。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3)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世界性。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5)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6)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项目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常规战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2.唯物史观——《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的指导意义《论持久战》抓住了抗日战争的时代特点和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抵制了“中国速胜论”和“中国必亡论”,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对全国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素养达标1.史料实证——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底,蒋介石在武汉失守后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造成最后之胜利。可见,武汉会战()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计划D.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明立意本题以武汉会战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抓关键材料“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反映了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故选B项排干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计划,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D项获答案B
2.家国情怀——为抗战胜利增强信心(2021·山东德州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抗战中的图与歌》中收录了一首歌:“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破公路呀割电线,挖铁轨呀打据点……”歌曲中提到的情形()A.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是马保三率领山东纵队第一旅取得的重大胜利D.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明立意本题以抗战歌曲为切入点,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百团大战的意义抓关键根据题干中“抗战中”“从正太路到京汉线”“破公路”“割电线”等信息可知,该歌曲描述的是百团大战,它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项排干扰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不是正面战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排除B项;百团大战与“马保三”无关,排除C项获答案D
情境体验主题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材料一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摘编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情境解读由材料一中“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可得出国民党方面的抗战主张。由材料二中“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可推断抗战胜利的原因。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民党将领提出的抗战方针,其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抗战方针?(2)材料二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什么?“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表明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方针:反对速战速决战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原因: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持久作战的条件。(2)错误估计: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反侵略力量和民族凝聚力。主要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素养史论1.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时,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在全面抗战时期,尤其是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努力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历史解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家国情怀——伟大的抗战精神(1)中华儿女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2)抗战精神是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苦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3)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素养达标时空观念——民族经济迁移(2021·北京大兴期末)据统计,1937—1938年,民族企业有121家从上海迁移到武汉;1938年7月至10月,有304家从武汉迁移到宜昌;1938年12月至1940年7月,有448家从宜昌迁移到四川、重庆等地。由此可以得出()A.使敌后战场直接得到了经济支持B.美国支援了抗战时期中国的西部建设C.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由此发生改变D.抗战全面爆发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格局
明立意本题以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迁移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抗日战争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抓关键大量民族企业迁往中西部城市,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故选D项排干扰武汉、宜昌等城市并非位于敌后战场,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内迁,未涉及美国对华援助,排除B项;虽然抗战期间大量民族企业内迁,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差距,排除C项获答案D
随堂演练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为“1937年8月13日”,地点在上海,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故选A项。
2.(2021·浙江A9协作体期中)1937年9月,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这时红军刚改编为第八路军,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八路军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首战告捷”发生在()A.太原会战期间B.徐州会战期间C.枣宜会战期间D.百团大战期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战役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太原会战期间,故选A项。
3.(2021·广东深圳期末)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这一做法()A.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满足了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
答案B解析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主要是自己储备粮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材料中“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相符,故选B项;材料的时间是全面抗战期间,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处于国共对立时期,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C项;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排除D项。
4.下图是漫画家王贞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漫画《在泥沼中越陷越深》。该漫画()A.揭露了日军的侵华罪行B.表达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C.唤起了民众抗日积极性D.讴歌了军民抗战的爱国精神
答案B解析“在泥沼中越陷越深”反映了日本侵略者陷入泥沼而灭亡,表达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故B项正确;漫画并未涉及日军的侵华罪行,故排除A项;漫画主旨并不是唤起民众抗日积极性,而是说明日军必亡、抗战必胜,故排除C项;漫画并没有讴歌军民抗战的爱国精神,故排除D项。
5.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日军浴血奋战,成功解救出被围英军。这说明()A.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越英国B.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由守转攻D.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B解析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体现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是国际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没有超越英国,A项错误;1942年2月,盟军还没有由守转攻,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外作战而不是强调在中国境内的抗战,故D项错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8年10月10日,陈嘉庚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当选为主席,其华侨领袖地位由此确立。至1941年底,总会汇到国内捐款计30亿元(新加坡币)。他本人除认购10万元国债外,还每月捐2000元法币直至抗战胜利。他组织大批机工回国服务,坚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领导爱国侨胞抵制日货、惩办汉奸,发动捐赠衣物、药品、救护车等工作。在其感召下,不少华侨青年相继回国参加抗战。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6月的延安之行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由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侨总会”成立时国内抗战呈现出的基本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嘉庚为何能对祖国抗战作出卓越贡献。参考答案(1)基本态势:正面战场上四大会战相继失利;日军占领中国大片国土;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敌后战场,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论持久战》演讲的发表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2)原因:华侨领袖,国际影响力大;南洋商界巨子,实力雄厚;无私奉献,爱国意志坚定;率先垂范,华侨青年积极响应;爱憎分明,具有政治远见;客观上国际形势有利。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