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说明( 易错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本质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D.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  )①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②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①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③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④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法治兴则国家兴。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表明(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其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是(  ) A.法治政府B.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D.全民守法6.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这句话说明(  )①必须加强人大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依法行使质询权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③必须完善以行政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实现国家各个领域治理有法可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某市政府明确规定并公示了行使行政职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等内容。下列推导过程能正确体现这一举措的目的的是(  )①实现民主监督 ②提高办事效率 ③减轻政府责任④服务经济社会 ⑤凝聚专家智慧 ⑥规范工作流程A.⑤→③→②B.①→⑥→④C.⑤→①→②D.③→⑥→④8.2019年1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强调基层政府要在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有利于(  )①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②规范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能③加强对基层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增强政府公信力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与决策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河南汝州的一处夜市上,一位摊主因妻子要生产无法顾及摊位,正在巡逻的城管人员主动帮摊主看管摊位,还帮他做起了生意。网友评价,这才是“人间烟火”。“人间烟火”的评价说明(  )①政府坚持善政,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②执法部门规范执法程序,坚持公开公正执法③行政部门坚持廉洁执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④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初中生小林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林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可小林想为爸爸讨回公道。这时小林应该懂得(  )A.采取行政诉讼解决纠纷B.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益C.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进行维权D.通过诉讼进行维权 11.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案。这是药品管理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的第二次系统性、结构性的重大修改。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立法协商,促进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②行使监督权,有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权力③行使立法权,使国家相关领域有法可依④完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行政效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过去,群众千方百计托关系打听案件进展,如今,法院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及时公开审判流程信息;过去,判决书只有双方当事人能看到,如今,公众对判决进行类案分析已经成为常态。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完善国家监察体制②进一步推进政务分开③加强公民与社会监督④提升审判机关公信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司法责任制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以来,符合司法规律的检察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办案力量得到明显加强,司法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办案质效明显提升,检察官的办案责任心明显增强等方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该 (  )①提高司法队伍水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②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办案有法可依④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防止司法权力滥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4.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各种乱象日益突出。有的假冒党政机关人员误导公众,有的假冒媒体发布虚假新闻,有的冒用他人身份侵害个人合法权益……这些乱象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已成为社会公害。针对这一现象,作为网民应该(  )A.加强网络监督,惩治网络违法行为B.履行公民义务,保障他人权益C.行使公民权利,充分表达意愿D.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网络秩序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公民应(  )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积极行使批评建议权、立法权②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能力 ③依法行使监督权,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④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的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10分)17.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首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并对个人和单位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依据条例进行处罚。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修订过程时间内容2019年2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贯彻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共北京市委要求,将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工作“提速”,列入2019年立法计划2019年8月全市约1.5万名人大代表陆续下基层,广泛听取民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见2019年10月1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2019年1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1)依据所学知识,谈谈对万名人大代表下基层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认识。(8分) (2)《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18.2020年3月15日下午,本应在租住地居家观察的梁某(澳大利亚籍,当时就职于国内某医药保健有限公司,3月14日由首都机场入境进京)未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未戴口罩在小区内跑步,社区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发现后进行劝阻,但梁某情绪激动,拒不配合,造成不良影响。后梁某所在公司对其予以辞退。2020年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七条等规定,决定依法注销梁某工作类居留许可、限期离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签证、外国人停留居留证件等出境入境证件发生损毁、遗失、被盗抢或者签发后发现持证人不符合签发条件等情形的,由签发机关宣布该出境入境证件作废。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对梁某作出相应处罚的依据。(8分)19.2019年4月28日,以“绿色生活,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博览会旨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生活。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事业,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更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护航,要加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9分) 20.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矛盾纠纷往往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这些小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最后会造成大的损失。下面是同学们准备的四幅漫画:(1)请你分别说出四幅漫画中解决纠纷的方式,并指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8分)  (身边故事)中学生小王和小李是好朋友。小王的手机不见了,怀疑是小李所为,并在微信朋友圈中直言是小李偷了他的手机。后来小王的手机找到了,气不过的小李找人把小王打伤,小李被刑拘。(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正确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   答案全解全析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单元达标检测1.D2.D3.D4.A5.C6.C7.B8.C9.B10.C11.B12.D13.C14.D15.B1.D A不符合题意,排除;B、C说法错误;题干中马克思关于法的论述,说明了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D符合题意。故选D。易错点拨任何国家、任何法律都具有阶级性,都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2.D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法治建设成就,①不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之一是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日趋完备而不是已经完备,排除②。③④正确切题。3.D ③强调法律、良法的重要性,④强调的是公正司法,都符合法治精神,正确切题。①②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不符合题目要求。4.A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说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①②正确切题,③不合题意。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④表述错误。5.C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其中,法治建设的目标是法治国家,C正确切题。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A、B、D不合题意。6.C “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使国家各个领域有法可依,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③说法错误,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7.B 某市政府明确规定并公示了行使行政职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等内容,这一举措实现了民主监督,有利于规范工作流程,进而使政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①→⑥→④的推导过程正确。“减轻政府责任”的说法错误,A、D排除。“凝聚专家智慧”属于民主决策的方式,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监督,未涉及民主决策,排除C。故选B。8.C 基层政府不是基层自治组织,①排除。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无决策权,④前半句表述错误。②③正确切题。 9.B 由于出现特殊情况,城管人员主动帮摊主看管摊位,“人间烟火”的评价说明政府坚持善政,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①④正确切题。②③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10.C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林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故小林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进行维权,C正确切题。D不合题意,排除。小林家要对用工单位进行的是民事诉讼,而不是对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诉讼,A排除。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权益,B表述错误。11.B “经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案”,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协商,促进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行使立法权,使国家相关领域有法可依,①③正确切题,②不合题意。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完善法律而不是法规,且“行政效能”说法错误,故④排除。12.D 材料没有涉及对国家监察体制的完善,①与题意不符。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②与题意不符。法院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审判流程信息,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看到案件进展情况,还可以让公众对案件情况进行监督,这有利于加强公民与社会监督,提升审判机关公信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3.C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设问主体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二者属于司法机关,排除①。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防止司法权力滥用,②④符合题意。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没有立法权,排除③。故选C。14.D A中“惩治网络违法行为”的主体不是公民,不合题意。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是公民的义务,保障他人权益不是公民的义务,B后半句表述错误。有些网民的不良行为“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已成为社会公害”,作为网民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网络秩序,D正确切题,C不合题意。15.B 公民没有立法权,①错误;建设法治国家,公民应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能力,②正确;“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的说法太绝对,③不选;建设法治国家,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④正确。故选B。16.答案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3)“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4)“国家不仅要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法治体系和法治实践”,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每点2分)解析 本题设问指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哪些原则”,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复述、再现。学生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应相应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即可,在作答时注意把这些原则的知识延伸细化。17.答案 (1)①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条例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凝聚共识,推动条例的实施。②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才能使法律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认同,发挥好法律的效力。③坚持科学立法,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客观实际。广泛征求民意,才能使条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下基层征求民意,可以密切和人民的联系。(每点2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领导立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条例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③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每点2分)解析 (1)认识类试题,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角度思考。“谈谈对万名人大代表下基层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认识”,涉及的行为主体有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围绕二者关系思考知识点。材料从事件看属于立法,学生可从科学立法、立良善之法等角度思考。  (2)解答本问除了要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修订过程说明,还要利用涉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知识加以细化说明。18.答案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要求。(2分)  (2)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梁某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受到处罚。(2分)   (3)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依据相关规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做到了权责法定、执法严明。(2分)  (4)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利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2分)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依据类试题,知识限定是“全面依法治国”,即第三单元的知识。“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属于行政机关,涉及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等知识。“梁某”属于公民,涉及法治社会、全民守法等知识。对于原因依据类试题,一般需答出“必要性+意义”。本题注意“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对梁某作出相应处罚”的意义。19.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民主、科学、依法决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③人大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及时制定、修改、完善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④司法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⑤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懂法学法守法用法。解析 本题设问未限定主体,学生可回到材料中确定试题考查的主体,“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提醒学生本题涉及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政府、人大、司法机关、公民。学生围绕这些主体,联系与依法治国相关的知识要点,组织作答即可。20.答案 (1)①和解:适用于纠纷双方能正常交流、矛盾尚未激化的情形。  ②调解:纠纷双方自行协商有困难的,可以寻求有关组织、机构或第三方的帮助。  ③仲裁:平等主体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申请仲裁。  ④诉讼: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2)①要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根据纠纷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学会从和解、调解、仲裁、诉讼中选择正当的、合适的处理方式,理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寻求法律援助,坚持走法律程序,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析 (1)漫画①中肇事双方态度诚恳,互谅互让解决问题,是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的;漫画②中由第三者来调解纠纷,是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的;漫画③的关键信息“仲裁委员会”表明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漫画④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树立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学会正确处理纠纷的方式、学会运用各种制度和司法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