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小结与复习
内容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核心专题拓展·综合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单一开放自然环境经济发展
整合·核心专题
专题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自然环境的差异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东部多广阔的平原,平原间多为低山丘陵海拔较高,差别明显,地形主要是高原、山地和盆地海拔最高,由山地和高原组成气候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湿润大陆性气候显著,风力较强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水文特征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表水以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内流区和外流区均有。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植被和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植被为主,多农作物和人工林。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3.人类活动的差异要素农业活动交通经济东部季风区中国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交通发达,路网稠密经济发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典例1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无论冬夏气温均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CD
【思路导引】(1)我国的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__________和盆地,东部多丘陵、__________;我国气温冬季南高北低,夏季普遍高温;主要受__________的影响,降水量从____________________递减;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河流径流量比较复杂。(2)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__________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__________为基础,青藏高寒区__________差异明显。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高原平原夏季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热量水分垂直
专题二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地形地形类型、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文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流速等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交通、通信交通便捷程度、通信的通达度等政策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政策支持等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方向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等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等
典例2甲、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要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要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1)乙 乙所跨经纬度范围大(2)要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理位置均濒临海洋濒临太平洋濒临大西洋地形均以平原为主地处长江三角洲主要为西欧平原气候均为湿润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河流河网稠密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平稳(3)要素相同点不同点甲地乙地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思路导引】(1)比较面积,根据所跨的经纬度即可判断。由图可知,甲为__________,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主要在30°N以北,南北约跨________;乙所在地区大部分为__________,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________。(2)两地区均濒临__________,气候湿润,地形________,河网稠密,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___________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以______________为主,河流径流平稳。(3)甲、乙两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共同点是交通便利、__________广阔,不同点是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__________更发达。长三角地区3°西欧平原15°海洋平坦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市场技术
拓展·综合思维
1.区域的比较分析区域的比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区域定位:根据区域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具体位置。(2)分析区域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3)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常考角度】角度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
由海陆轮廓和濒临的海洋,可判断出甲图为长三角地区,乙图为珠三角地区。尽管都临海,但长三角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珠三角地区地处南部沿海;长三角地区地处中低纬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地区地处低纬度,尽管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角度二: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据图判断,甲图为美国东北部地区,乙图为中国东北部地区。两区域在地理环境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但差异也较为明显。自然环境差异的比较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
角度三: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甲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防止过垦、过牧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乙图为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止各种类型的污染。
2.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认识区域1.我国划分三大自然区2.我国划分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3.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4.唐人街与文化区域5.我国八大菜系6.我国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异同1.“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大飞机C919零部件来源3.东盟、亚太经合组织4.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合作5.资源跨区域调配6.我国东、西部合作“双赢”7.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8.利用山区优势发展林果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都是我国国家级战略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北部湾城市群背靠祖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随着海南自贸区的建立,北部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1)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带来的机遇。(2)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环境压力。(3)简述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而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距离相对较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加大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对外贸易;北部湾城市群依托我国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如喀斯特地貌与少数民族风情),有利于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强。第(2)题,注意关键词“环境压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地区,随着城市群的建设,滨海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群的建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加剧了沿海生态环境的污染。第(3)题,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措施可从交通、产业分工以及建立协调机制等方面回答。
答案(1)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对外贸易提升;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城市间联系与协作加强。(2)城市污染排放量大,沿海环境污染严重;沿海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3)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水陆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两地协作,促进粤港澳地区部分产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两地区交流平台,促进两地资金、人员交流。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