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章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美国地理学家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读人类大陆图(部分),完成1~3题。1.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达B.自然地理条件优越C.城市发展水平高D.工业发展较早2.丁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B.环境条件差,难以形成大面积的人口密集区C.水稻种植业发达,形成人口孤岛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形成人口孤岛3.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
读某大洲(部分)沿30°N纬线人口密度图,完成4~5题。4.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 )A.现代工业发展早B.经济高度发达C.灌溉农业发展早D.矿产资源丰富5.②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A.针叶林广布B.位于未开发的雨林地区C.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D.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按照高龄人口占比可将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四个类型:高龄人口占比低于10%的称为未高龄型,10%~13%的为高龄型Ⅰ期,13%~16%的为高龄型Ⅱ期,超过16%的为高龄型Ⅲ期。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高龄化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东北地区高龄化空间分布特点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轻B.由东南向西北减轻
C.由西南向东北加重D.由东北向西南加重7.影响高龄化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丰富程度C.环境污染程度D.养老保障制度下图显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8~9题。8.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陕、新、鲁B.新、陕、鲁C.陕、鲁、新D.新、鲁、陕9.河南省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农业D.工业读下表,完成10~11题。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省级行政区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广东1505121501浙江369211822上海31338983江苏25447384北京24657055福建21564326天津73122997山东103102118
新疆14171809辽宁104917910续 表省级行政区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内蒙古551514411河北931114012云南11681231310.据上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11.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下表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分布表。读表,完成12~13题。人口密度人/千米 2>700401~700101~40010~10010人以下省级行政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
12.江苏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是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其主要的原因不包括(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13.影响西藏人口密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经济C.交通D.矿产下图示意美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四个国家接纳外国移民状况。据此完成14~16题。14.目前影响国际移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交通C.矿产D.气候15.甲国最可能是( )A.俄罗斯B.美国C.英国D.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6.从民俗、宗教考虑,丙国适宜接纳( )A.法国移民B.印度移民C.埃及移民D.巴西移民二、综合题(共52分)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影响到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近年来同样面临着类似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为10.41%,专家预计,2027年我国或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状态。下图示意日本和我国1950—2050年的老年人口占比变化(含预测)。(1)简要对比我国和日本的老年人口占比差异。(2)试推测我国1950—1970年人口年龄结构特点。(3)简析我国在2010年之后老年人口占比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德国净移民人口与总人口增长图。材料二 德国总失业人口与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群的人口比例图。(1)描述德国1960—2010年总人口变化特点。(2)分析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
(3)分析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迁移及就业的特点。(4)评价移民对德国产生的影响。19.(12分)读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人口净迁入总量及净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与分性别、年龄、户籍的上海常住人口规模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分析上海净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广东高的原因。(2)据图分析上海外来人口的年龄构成特点,并解释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分别对上海、贵州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20.(14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大,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原因。(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32人/千米2,目前已达13人/千米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数量”,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看法提供依据。第一章测评1~3.1.B 2.B 3.B 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甲处大致位于欧洲,乙处位于南亚,丙处位于东亚和东南亚,丁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第1题,乙处(南亚)形成人类大陆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第2题,丁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烟稀少;该处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科技等。4~5.4.C 5.D 第4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大洲为亚洲,①地区位于印度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灌溉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人口,因此现在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大。第5题,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严寒,生态环境脆弱。6~7.6.B 7.A 第6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高龄化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减轻。第7题,东北地区东南部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老龄化严重,故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高龄化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8~9.8.B 9.B 第8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密度小于甘肃省,陕西省人口密度大于甘肃省,山东省人口密度大于陕西省。故B项正确。第9题,河南省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大。故B项正确。10~11.10.B 11.D 第10题,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流入人口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不均衡,A项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级行政区2010
年流入人口数量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B项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级行政区中新疆流入人口数量大于云南,C项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在直辖市中,上海流入人口数量增长最多,但天津流入人口增速最快,D项错误。第11题,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D项正确。12~13.12.D 13.A 第12题,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江苏省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商业贸易繁荣。江苏省矿产资源储藏量有限,矿产资源紧张,因此矿产资源丰富不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D项符合题意。第13题,表中信息显示,西藏人口密度在10人/千米2以下,人口稀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高寒,不适宜居住,因此影响西藏人口密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形。14~16.14.A 15.B 16.C 第14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第15题,甲国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例最高,推断甲国为美国。第16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劳工,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例高,故丙国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都以阿拉伯人为主,埃及经济落后且距离丙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近,民俗、宗教相近,故丙国适宜接纳埃及移民。17.答案(1)日本老年人口占比较我国的高,1950—2015年老年人口占比差距明显扩大;2015年之后老年人口占比差距逐渐缩小。(2)该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明显增大;随着新出生人口年龄增长,青壮年人口比重显著增加;老年人口增加相对缓慢,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3)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快节奏的生活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使年轻人生育观念改变,导致生育率下降。18.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总人口曲线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人口减少。20世纪90年代前后,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缓慢增长。第(2)题,2006年德国净移民人口总数下降的原因是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2006年失业人口比例出现高峰。第(3)题,2009年以后,德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人口比例增加,失业人口比例下降,说明人口主要迁往大城市,就业岗位增多。第(4)题,移民进入德国,会给德国带来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可缓解德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但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也会给该国的就业、交通、环境等带来压力。答案(1)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人口减少;20世纪90年代前后,人口增长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增长缓慢。(2)2006年失业人口比例出现高峰,说明该年经济萧条,就业岗位减少。(3)人口主要迁往大城市;就业岗位增多。
(4)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19.解析第(1)题,上海常住人口数量与广东常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远小于广东常住人口数量,而上海净迁入人口数量较多,所以上海净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广东高。第(2)题,由图可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原因主要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第(3)题,上海为人口迁入地,贵州为人口迁出地。这种人口迁移对上海、贵州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同:上海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劳动力充足,但对提高少年儿童比例作用不大;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增多。答案(1)上海常住人口数量远小于广东常住人口数量,而净迁入人口数量较多,所以上海净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比广东高。(2)特点:以20~4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原因: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等。(3)上海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劳动力充足,但对提高少年儿童比例作用不大;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流失,留守儿童增多。20.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业结合;发展经济。(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最高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应限制人口数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