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目标导引1.了解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了解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一、河流上游高原面上的宽浅河谷澜沧江源区,由于位于面上,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较弱,形成宽浅的河谷。二、河流上游山区的峡谷澜沧江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时,由于、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形峡谷。青藏高原侵蚀作用落差大“V”
三、河谷中的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流出,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冲积扇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农田。四、河流中游的曲流与牛轭湖由于地形坡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一般情况下,曲流的侵蚀,堆积。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要点笔记“V”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或流经山区的河流,特点是河道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以下蚀为主。山口堆积较缓侧向侵蚀凹岸凸岸牛轭湖
五、河流下游的平原和三角洲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游带来的泥沙大量,形成湄公河平原。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链接生活】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发育有众多的河口三角洲,三角洲上适合农耕,请从地形、土壤角度分析其原因。沉积三角洲答案: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河流上游流速比较快,河流沉积作用明显。()(2)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3)在曲流处,往往凹岸堆积,凸岸侵蚀。()(4)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5)河曲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地区。()×××√√提示:河流上游侵蚀作用明显。提示:在曲流处,往往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提示:三角洲地貌出现于河流入海或入湖处。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2~3题。2.图中河床剖面呈“V”形的河段是()A.aB.bC.cD.d3.形成巨大冲积平原的地点是()A.aB.bC.cD.dAC解析: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形。解析: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物和冲积物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读图,完成4~5题。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A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判断,a、b、c三处依次位于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5.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C解析:图中c处是河流入海口,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三角洲平原,C对。瀑布出现在陡崖处,A错;洪积扇出现在河流出山口,B错;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河流沿岸,D错。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情境探究]探究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千米。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结合材料探究:(1)长江三峡属于什么地貌类型?(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什么作用形成的?答案:河流地貌。答案: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方法突破]1.河流地貌的形成以景观图和剖面图来掌握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理解河曲的形成(1)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
(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应用体验]【例题】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图中①地位于河流源头,③地位于河流峡谷地带,两地均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②地位于河谷盆地,④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两地均地形平坦,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解析:图中④地位于峡谷出口处,最可能形成冲积扇。BD
考题点睛
素养培优(地理实践力)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2)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3)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4)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问题: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答案: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冲积扇的扇形特征。答案: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粗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具有分选性,一般为细砂、粉砂等。答案: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答案: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各河在该区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B.三角洲C.冲积平原D.沙丘2.图示地形区聚落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B.河谷地带C.河口地带D.高山山脊AB解析:图示区域地处青藏地区,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受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多形成峡谷地貌。解析: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聚落多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A.发源地B.平原C.山区D.上游4.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A.地转偏向力B.人类活动C.地势高低D.河道弯曲BD解析:图中河道形态曲流发育,一般出现于平原地区,水流慢,以侧蚀为主,B正确。解析: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下图是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左图地貌名称是,该地貌最可能出现在右图A、B、C中的处。三角洲C解析:河流入海口处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
(2)写出左图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3)右图所示A处河段河谷特征为,以作用为主。答案: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处由于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沉积。解析:三角洲的形成要考虑河水与海水共同作用。深而窄的“V”形谷侵蚀解析:河流上游,流速快,河流下蚀强烈。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