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2章测评(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t2=2t1,t3=3t1。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像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像正确的是(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0~1.5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B.0~4s内物体的位移为12mC.3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3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4.有一辆正以大小为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车前12m处有行人待通行,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4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司机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了2.88mB.从司机发现行人到汽车停下,汽车平均速度为4m/s C.从司机发现行人到汽车停下,共用时2.4sD.从司机发现行人到汽车停下,汽车共运动了8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以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A.v0t+12at2B.v022aC.v0t2D.12at26.物体以大小为12m/s的速度冲上一个足够长的斜坡,当它再次返回坡底的时候速度的大小为8m/s,设上行和下滑阶段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A.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位移大小之比为3∶2B.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2C.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D.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9∶47.如图所示为A、B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图像,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同时同向运动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C.A、B两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相遇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8.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大小为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0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大小为8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两车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A车追上B车后,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三、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4分)一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总位移是8m,则第4s内的位移是    m。 10.(4分)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下落的时间之比为    。 11.(5分)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7分)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    。(用L、L1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m/s2,L=30.0cm,L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   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 13.(10分)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0.5m位移,求:(1)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汽车在第1s末的速度大小;(3)汽车在第2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14.(12分)如图所示,有一根长l=0.5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d=1.5m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 15.(18分)汽车前方120m处有一自行车正以大小为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大小为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1)求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①汽车停止前,与自行车之间的最大距离;②汽车停止时,自行车是否追上汽车?③从汽车追上自行车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第2章测评1.B 伽利略最初假设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增大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他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选项B正确。2.C 根据v-t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物体以速度v1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运动位移满足s1=v1t,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静止在正方向离原点s1处;在t2~t3时间内,速度大小等于v1,但方向与v1反向,物体返回出发点。因此,选项C正确。3.D 0~1.5s加速度a=0-(-6)1.5m/s2=4m/s2,故A错误;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方向的位移,下方的面积表示负方向的位移,总位移为上下面积的代数和,即0~4s内物体的位移s=12×6×2.5m-12×6×1.5m=3m,故B错误;3s末前后速度均为正值,即方向不变,故C错误;3s内的位移12×6×1.5m-12×6×1.5m=0,物体回到原点,故D正确。4.C 司机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则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反=v0t反=8×0.4m=3.2m,故A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刹车过程中经过的时间t减=v0a=84s=2s,从司机看到行人到汽车停下,共用时t=t反+t减=0.4s+2s=2.4s,故C正确;根据速度—位移公式, 可知该车刹车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减=v022a=822×4m=8m,从司机看到行人到汽车停下,汽车共运动的距离s=s反+s减=3.2m+8m=11.2m,汽车平均速度v=st=11.22.4m/s=4.67m/s,故B、D错误。5.BCD 因为是减速运动,所以初速度和加速度必为一正一负,故A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t2-v02=2as得s=0-v02-2a=v022a,选项B正确;速度减小到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v0+02=v02,故位移s=vt=v02t,选项C正确;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作逆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末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有s=12at2,选项D正确。6.BCD 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故A错误;物体在上行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v1=122m/s=6m/s,物体在下滑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v2=82m/s=4m/s,所以v1v2=32,故B正确;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时间之比t1t2=v2v1=23,故C正确;物体在上行和下滑阶段运动的加速度之比a1a2=Δv1t2Δv2t1=128×32=94,故D正确。7.BC 根据图像知A、B开始运动时位置坐标分别为sA=0、sB=100m,故A、B两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位移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A的速度为正,B的速度为负,故速度方向相反,是相向运动,A错误;B物体的位移图像是斜率不变的直线,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60-1008m/s=5m/s,B正确;t=8s时有交点,表示A、B两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两者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C正确;2~6s内物体A位置坐标不变,即停止了4s,D错误。8.CD 汽车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1=12at2=12×0.4×900m=180m,此时汽车B的位移s2=vt=8×30m=240m,因为s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