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课标,遵循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基本思路进行设计的。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二)课文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部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各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都在想尽办法强兵富国,所以纷纷招募人才进行变法和兴修水利,适应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需要。反过来,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经济发展。最终秦国取得战争优势,统一全国。三、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初一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历史科,小学阶段知道一些传统的历史小故事,听说过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但是尚未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1 (二)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对历史学习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认知和较全面的理解,对历史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四、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朝代和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时空观念)2.通过图片、文献、表格、视频等,了解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并对兼并战争做出评价,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论从史出和评价历史现象要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文献、视频,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强大的重大意义,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学习商鞅的改革创新精神,认识到改革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通过观看图片,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知道都江堰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怀。(家国情怀)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教学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双重引领下的设计,基本思路就是“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体系,不仅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注重教学评价的2 呈现,在整个设计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1.总体上立足于学生把握战国时期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时代特征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这三个小标题讲述了战国时期的特征——军事上的动荡,政治上的变革和经济上的发展,而这三个子目又因果相连。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其因果关系。2.本课的难点在于突破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具体“变”在哪些地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变”字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具体的史实中来找“变”。军事上的变,通过思维导图、课本内容和《战国形势图》来呈现“变”;(晋国—三家分晋,齐国—田氏代齐)最终形成战国七雄;政治上的变,通过让学生文献史料,来探究商鞅变法法令中的“变”;经济上的变,则通过观看都江堰相关图片和文字,来感受都江堰的修建带来了秦国经济的大发展。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也体现了当时科技的发展。3.本课中有极好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充分利用商鞅变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今天的中国,要富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之路。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题课标;“猜猜看”它(铜冰鉴)的用途是什么;复习回顾前面学过的朝代、时间,解析战国名称由来和课文标题。3 学生:齐读课标;回答“猜猜看”;划记书本上的关键词(战国名称的由来、时间)。【设计意图】明确目标,创设情境,时空观念,趣味导学。(二)新课讲授1.讲授新课:战国七雄教师:PPT展示知识结构图“周朝制度体系的崩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展示战国七雄形势图,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结合课本内容,识记《战国形势图》和战国七雄位置;根据教材研读部分设问当时的人们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想法;观看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感受当时战争厮杀的场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指出战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学生:学生读图和课文,回答问题,填写七雄地理位置,识记战国七雄位置;在书本划笔记;学习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设计意图】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论从史出和评价历史现象要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2.讲授新课:商鞅变法教师:PPT展示两幅图(石器耕锄到铁犁牛耕)和《战国形势》,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解读文献史料,分析变法可能遇到的阻力;展示表格和图片,讲解变法内容。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讨论并总结归纳。【设计意图】落实基础知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4 3.讲授新课: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教师:PPT展示都江堰的建设者和当今对都江堰的评价。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思考。【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形象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4.答疑环节:教师:讲解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的重要意义;度量衡的含义;“废井田”的含义;都江堰的作用。接着展示两道单选题当堂完成。学生:学习并完成单选题。(三)小结展示板书(知识结构图),口头讲解。八、教学评价1.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A.齐、楚、赵B.韩、赵、魏5 C.楚、燕、韩D.秦、齐、魏2.识记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战国七雄中位置最靠西的诸侯国是A.齐B.燕C.秦D.楚3.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A.改革盛行B.王室衰微C.战争不断D.国家统一4.促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的主要原因是A.推广铁犁牛耕B.商鞅变法C.兴修水利工程D.兼并战争5.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的粮食和布帛,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B.免除徭役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6 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本课的特点是史料非常丰富,在单元中的位置也很重要,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整篇课文有三幅图片和若干文献,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主要建立时空观念,充分利用地图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战国七雄的形成。并通过史料和实物图片分析,了解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在商鞅变法的时候是通过小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而都江堰的智慧也通过结合新闻来表达古代人民的智慧。整篇设计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时间分配方面侧重本课的重点,难点方面在努力突破。整体而言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的。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