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6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并赏析文中关键句,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3.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漫漫求学路上,总有一位老师如同灯塔,在最灰暗的时候照亮你前方的路,带给你希望和光明,也总有一位老师让你时时记起,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来回忆一下他笔下那个最令他感激的恩师------《藤野先生》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1.文体知识①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②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
1.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其线索是什么?写了“我”与先生的哪几件事?【明确】⑴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⑵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询问裹脚这四件事。2.本文空间和时间跨度很大,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叙的?以此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个部分内容。【明确】⑴按地点的转移叙述不同事件。⑵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东京见闻,交代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本文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明确】对藤野先生的深切的感激之情和深沉的怀念之情。【教师小结】作者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神不散特点。(三)研读品味,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品味文章第6~31自然段分析,思考:1.在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怎样的鲁迅先生?并在文中加以勾画,同桌交流讨论。【讨论展示】学生1:我看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因为他总是穿着一件旧大衣,夹着大大小小的书。学生2:我看到了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藤野先生,从主动询问作者的笔记可以看出他的热情。作者在文中写到“讲义已经从头到末,用红笔添改过了,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见他的认真。学生3: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充满爱国情怀的有志青年,从“这种欢呼,是没看一片都会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一个严谨治学工作认真的藤野先生和一个充满民族责任感的鲁迅先生印刻在我们心中。2.由此看出藤野先生只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普通教师,为何作者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心里是伟大的?”同桌再次讨论交流【明确】因为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且他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尤其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的这种学术无国界,师生关键系无国界的胸襟是最伟大的。
3.既然藤野先生给予我如此的关怀与帮助,为何我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弃医从文?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前后四人为一组,合作探究)【明确】作者从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在探索救国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他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强烈的民族使命感让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弃医从文,从精神上唤醒觉悟。【教师小结】反复品味,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怀,他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赤子之心。4.赏析品味语言⑴默读课文1-3段,说说这三段在语言上有何特点?【交流展示】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再现他们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及“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里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教师点拨】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地描写的基础上,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却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等手法,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⑵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大概”一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的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怎样理解?【明确】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达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的中国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以上,就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的极大愤慨,这种
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明确】因为鲁迅对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感到失望与厌恶,所以他决定离开东京,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也为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作铺垫。2.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思想变化来贯穿全文的?【明确】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3.上面的分析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矛盾吗?为什么?【明确】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手法(五)链接生活,拓展延伸在你的周围也会有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与你老师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吧。先自由写作,然后动情地读给大家听。【全班评议】(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本文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记叙在仙台学医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后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让我们向鲁迅先生那样,不负师恩,努力奋进!(七)课堂板书藤野先生
在东京所见所闻——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忧国、敬仰感激、怀念先生事件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情感: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深沉的爱国之情弃医从文——忧国忧民三、布置作业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不少于400字)四、推荐阅读篇目五、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本课长文短教,重点突出。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章,几乎每一个段落都有可分析的地方,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故采用抓住典型事件,扣住文章线索,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精髓。2.课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点拨者。教会孩子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学本课要意识到本课的教育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