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1.(2分)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化石B.传说C.文献资料D.文学作品2.(2分)历史老师利用右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3.(2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4.(2分)从右图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河姆渡居民种植栽培稻②河姆渡居民掌握了磨制技术③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比北京人有了进步④河姆渡人已懂得审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分)“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6.(2分)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C.实行禅让制D.建立了夏朝7.(2分)“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在下列出土的青钢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C.青铜神树D.司母戊鼎8.(2分)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9.(2分)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10.(2分)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11.(2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12.(2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争霸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D.新经济秩序确立13.(2分)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京杭大运河D.会通河14.(2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15.(2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16.(2分)有人评价商鞅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编制户籍D.奖励军功17.(2分)成语“塞翁失马”通过“塞翁”面对生活境遇的心态,给了人们许多启迪,这体现了(  )A.老子善于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看问题B.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C.孙子的“知己知彼”思想D.韩非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18.(2分)故宫里有一块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墨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法家学说 19.(2分)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20.(2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顶层设计事关发展蓝图。而教育公平则是其中备受关注且极其重要的一环。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21.(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做了相应学习摘要(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22.(2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0年23.(2分)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文字狱24.(2分)下列秦朝的统治措施中与秦朝灭亡有关联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焚书坑儒④统一货币⑤修建长城⑥强征赋税⑦严刑苛法⑧开拓交通⑨修骊山陵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③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③⑤⑥⑦⑨25.(2分)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26.(2分)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王朝的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①河套争夺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城濮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7.(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28.(2分)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9.(2分)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B.隋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30.(2分)观察右边的“讲经图”,这反映了(  )A.百家争鸣B.秦始皇焚书坑儒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D.明朝八股取士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31.(2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篇》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有度》(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一思想学派?请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3)上述材料反映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32.(2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2)依据材料二,概况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3)依据材料三,概况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解答】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学者发现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其重要研究证据是古人类化石。答案:A。2.【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答案:B。3.【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答案:C。4.【解答】由稻米,我们可以看出的信息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栽培稻;由骨耜,我们得到的信息是河姆渡居民掌握了磨制技术、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比北京人有了进步。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A。5.【解答】生活于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答案:B。6.【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答案:A。7.【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故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答案:D。 8.【解答】依据材料“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可知与文字的演变有关。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商朝。答案:B。9.【解答】由题干“商王和商朝”可得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答案:A。10.【解答】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齐鲁大地”的齐鲁均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答案:B。11.【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答案:B。1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BC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13.【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答案:A。1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县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县制仍然沿用,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富强,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案:B。15.【解答】据题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可知,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说明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对所有人都能做到一视同仁。答案:A。 16.【解答】“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引起的变化。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答案:D。17.【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根据材料““塞翁失马”通过“塞翁”面对生活境遇的心态,”,可知材料反映的恰恰是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观点。答案:A。18.【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仁”的思想来自于孔子。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9.【解答】依据所学,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答案:C。20.【解答】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ABD不符合题意。答案:C。21.【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答案:A。22.【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答案:C。 23.【解答】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书籍被烧毁”,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的处以死刑,秦始皇是接受里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虽然焚书坑儒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答案:B。24.【解答】据所学知,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的暴政表现在③焚书坑儒,⑤修建长城,⑥强征赋税,⑦严刑苛法,⑨修骊山陵。答案:D。25.【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首先领导农民起义起来推翻秦的统治,陈胜、吴广的首义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陈胜和吴广。答案:B。26.【解答】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各国再也抵挡秦军的进攻。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答案:C。27.【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答案:C。2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可以把王国分给其他子弟,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从而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答案:D。29.【解答】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的汉朝前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学说才获得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的地位。答案:C。 30.【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汉代的“讲经图”,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这反映了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C。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31.【解答】(1)由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可知,这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由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反映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由材料三“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家的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故答案为:(1)材料一:墨家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兼爱、非攻;材料二:儒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民贵君轻、仁政;材料三:法家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法制,加强中央集权。(2)战国。(3)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32.【解答】(1)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是: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3)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故答案为:(1)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其中一项即可)(2)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意思相近即可)政策:休养生息。局面:文景之治。(3)问题: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或者答出“王国问题”)措施:颁布推恩令(或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爵位;刺史制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