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张骞两通西域的史实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和意义。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的假设和材料、图片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习张骞的抱负、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2013年9月,丝绸之路沉寂1200多年后,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开启中亚之旅,倡议用新的合作模式,呼吁“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的视野。中亚各国也向联合国申请“丝绸之路”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够得到如此关注,他是怎样的一条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听老师讲解对于新疆的学生,对丝绸之路并不陌生,用图片加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新丝绸之路进一步了解新课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1.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在地图上找到西域所在的地理位置-4- 教学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问题2: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去了几次,最终结果如何?教师总结,特别要讲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中途被匈奴擒获,不忘使命,忍辱负重,最终辗转到达大月氏,让学生了解张骞这种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忠心爱国的精神。问题3:张骞出使西域都经历了哪些地方?思考题: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二、丝绸之路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 2.简单描述当时西域各国的情况。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之前和匈奴是如何相处的,后来又为何攻打匈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为了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学生以地图为媒介,找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经历的地方。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政治经济间的来往,东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断沿着这条道路进行交流,这就是闪耀几千年的丝绸之路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4-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1.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三、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后,稀罕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问题:西汉为了便于管理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一机构什么时候设立,有什么意义?【延伸】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学生阅读资料,在地图上标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讨论问题看书上“海上丝绸之路”,了解和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域都护府的相关信息并回答问题。利用地图工具,让学生增强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通过讨论,认识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意义,产生民族自豪感-4-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作用,以及西汉对西域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张骞的精神和我国古代泱泱大国的风范,最后,欣赏《梦驼铃》-4-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