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地球的公转㈠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通过观察地球仪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㈡教学重点:1.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㈢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㈣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步骤: (1)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教科书没有结合不同的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去分析四季的形成,只是从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角度介绍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给政府机构,学校和商业部门造成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比较,比较冬夏两季的作息时间变化,其实这种影响是非常普遍的。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理解地理现象对人们的影响,知道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㈤板书第4课地球的公转
一.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的公转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方向: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旋转周期:一年365天三.二分二至.日(北半球)二分二至时间直射位置昼夜变化极昼极夜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昼夜平分无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昼夜平分无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课后作业:1.在地球上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在哪里?(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2.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