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22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写作背景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文体知识《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读准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ɡ)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文言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形声兼备,动静互见。本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了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衬静,寓视于听的手法。2.虚实相间,骈散相交。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完成一个片段练习,内容不限,注意内容需合理。走在幽静的石板路上,“嗒嗒”的脚步声跃然心头,偶尔可以听到几声犬吠之声,街道两侧的大门紧闭,偌大的空间竟只有我一人在外行走,也许是昨夜刚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缕缕泥土的清香,使人倍感惬意。教学板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